中考化学实验题题型归类解析

中考化学实验题题型归类解析

ID:31335123

大小:87.13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1-08

中考化学实验题题型归类解析_第1页
中考化学实验题题型归类解析_第2页
中考化学实验题题型归类解析_第3页
中考化学实验题题型归类解析_第4页
中考化学实验题题型归类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实验题题型归类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化学实验题题型归类解析1生产应用型重视化学知识在工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应用型题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过去在选择、一般性填空题中应用型题随处可见,而且数量颇多•但2016年,以工业生产素材作为新背景的应用型题,在实验中“抛头露面”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例1(2016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题):工业上以粗盐(含少量MgCl2、CaCl2杂质)为原料,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NaOH,其简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2)

2、步骤③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3)验证步骤②中CaCl2已完全转化为CaCO3的方法是(4)写出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析:由工艺流程可知,本题目的是把含可溶性杂质的粗盐水转变成相对纯净的氯化钠溶液,然后再电解生产氢氧化钠•为此,只需明确过量的氢氧化钙.过量的碳酸钠和稀盐酸的作用即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是为了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镁,这时杂质变为氢氧化钙、生成的氯化钙和原有的氯化钙•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是为了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钙、上一步引进的氢氧化钙和生成的氯化钙,这时杂质变为碳酸钠和生成的氢氧化钠•因此,步骤③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尽前面步骤引

3、进的杂质碳酸钠和生成的氢氧化钠•验证步骤②中CaCl2已完全转化为CaCO3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滤液,继续加入碳酸钠,如果没有明显现象,则证明氯化钙全部转化成了碳酸钙.1多元开放型以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而出现的开放题,可以说异彩纷呈•在条件的不确定、答案的不唯一、所求多元化的情境中,着重于分类思想、演绎推理、发散思维的考察•此题型过去经常活跃在普通填空题的某一问中,且比较简单•近两年,它在实验这个游戏领域竟然玩起了“超频”,难度也有所加大.例2(2016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题):设计方案是实验探究的保证,领悟方法是探究的根本目的•某合作

4、学习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一: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从组成上看,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填符号),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解离出的Na+、Ca2+不同,所以性质也有不同•设计实验时可加入能解离出C032-的试剂,利用CO32-与Ca2+结合产生白色沉淀这一特殊现象予以检验•实验方案见表1.写出上述方案出现白色沉淀的一个化学方程式・在检验物质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据此选择加入恰当的试剂,最后根据不同现象得出结论・实验二:有一包白色体,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顿中的一种或几

5、种,为探究其组成,某合作学习小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1)上述实验中,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2)小晶同学通过上述实验推知: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有(3)为确定白色固体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小燕对沉淀C进行实验,实验过程见表2.(4)小虎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还有物质不能确认其是否存在,其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要确认,只需将上述实验方案中所加的一种试剂改为即可.解析:解答本题,必须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或离子共存的条件,注重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整体驾驭实验,弄清楚产生现

6、象的本质原因.对于实验一,第1个空显然填0H-;第2个空联想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并结合实验设计的要求,则加入的物质应该是碳酸或溶于水的碳酸盐,答案可为碳酸、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鞍中的任意一种,这些物质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都会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第3个空的答案不唯一,在此省略不探讨;第4个空填结构、性质或化学性质都对.对于实验二(第1问答案显然是漏斗),共分3个步骤,每一步出现的现象必需前后联系起来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二步加氯化顿得到沉淀C,推出溶液A中或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沉淀C则是碳酸钦或硫酸顿中的一种或两种.由表2

7、现象可知,沉淀C就是碳酸顿,加入过量的药品是盐酸或硝酸(绝不是硫酸),由此说明样品或溶液A中必含碳酸钠,不含硫酸钠•请注意第二步加入的氯化顿是过量的,导致碳酸钠完全反应掉,可第二步加酚駄过滤后溶液B仍呈红色,由此说明样品或溶液A中还一定含氢氧化钠.既然样品中一定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则一定不含硝酸顿•否则它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沉淀,这和第一步样品中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相矛盾•注意,第一步现象是得到无色溶液A,其他现象没说则默认为没有.由第三步操作可知,沉淀E是氯化银,说明溶液B中含有氯离子,氯离子究竟源自何种物质本实验无法确定•换句话说,加入的氯化顿干扰

8、了对原来氯化钠的检验,故无法确定原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如要确认原来是否含有氯化钠,只需把第二步加入的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