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地兴衰》书评

《大国地兴衰》书评

ID:31343307

大小:7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8

《大国地兴衰》书评_第1页
《大国地兴衰》书评_第2页
《大国地兴衰》书评_第3页
《大国地兴衰》书评_第4页
《大国地兴衰》书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国地兴衰》书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国的兴衰》书评(陈雯榆14116107005)一、保罗•肯尼迪写《大国的兴衰》(一)、作者简介保罗·肯尼迪(PaulKennedy)1945年出生于英国泰恩塞德(Tyneside),1966年毕业于英国纽卡斯特大学,后又赴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70年起任教在英国的东安哥尼亚(EastAnglia)大学,先后任讲师和教授。1983年,肯尼迪被美国耶鲁(Yale)大学聘为教授,后入选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做过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和德国洪堡基金会的访问学者。现为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重点研究和讲授当代战略和国际关系,同时也是多所大学的客座研究员和客座教授。曾撰写和编辑过10本有关海军史、帝

2、国主义、英德关系、战略和外交方面的著作。保罗·肯尼迪可以算得上年轻有为,在28岁的时候,编著了《萨摩亚的纠纷:对1878~1900年英、德、美关系之研究》这本书,同时也一鸣惊人,被当代美国著名史学家小施莱辛格誉为这一专题的“权威之作”。之后,他又连续编著了《英国海上霸权的兴衰》(1976年)、《英德对抗之缘起,1860~1914》(1980年)、《外交背后的现实:1865~1980年英国外交政策的影响》(1981年)和《战略与外交》(1983年)。其中《英德对抗之缘起》一书,西方学术界是这样评论的:“一方面透彻地分析了国际关系背景的变化,另一方面有力地叙述了个人和杰出人物在决策过程中的作

3、用。”肯尼迪可称为近二三十年来最享盛名的国际关系史和战略史学家。在对历史的研究中,他形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战略思想,特别是补充和升华了已存在的大战略理论,出版了《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化与军事冲突》。此书独树一帜,打破了陈陈相因的传统,以全球性的广阔视野、引人深思的独特观点、旁征博引的历史资料和逻辑严密的有力论证,论述了从1500年到2000年,大约500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沧桑巨变与兴衰存亡,引起了美国学术界、政界与读书界的震动,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二)内容简介《大国的兴衰》是美国史学家保罗·11肯尼迪的一部力作。作者从经济与战略两方面着手,

4、探讨了500年来世界各大国沉浮变迁的历史。面对各大国盛衰更迭的历史,作者认为,一国地位的升降虽然往往直接表现为战争的结果,但胜败其实取决各国以经济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大国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之衰,衰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度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尽管基于写作立意与历史事实,书中无可避免地要追溯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与军事事件,但作者却始终坚持从“经济变化”的角度去分析“军事冲突”的前因后果。与其他的历史学家一样,肯尼迪反对那种宣扬“经济决定一切”的粗浅的唯经济论观点,但通过对大量史实的整理、回顾和分析,他认为有一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这

5、就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力量。这一思想认识贯穿于全书。在序言和文章的后记部分,保罗·肯尼迪明确地指出:“本书的主要论点是,世界上存在一种促进变化的原动力,它主要是受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推动,进而影响着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军事力量以及每个国家和帝国的地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各国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速度并不一致,所以全球经济均势不断地被打破,一些国家崛起的同时又有另一些地区走向衰落,这是不平衡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从未静止不前。”不仅这样,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在未来世界中“这种促进变化的动力”会变得更加强大有力。因此,大国兴衰的

6、历史不但不会停止,而且在其转变的过程在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在世界事务中,领先国家的相对力量从来不会一成不变”,这种变化的特征已逐渐表现得愈来愈明显。不过,在国际体系的发展变化中,保罗·肯尼迪认为,一些相对拥有更多的“地理面积,人口和自然资源”国家的实力和地位将显得比较稳定,因为以较多经济资源为基础的经济潜力可以避免使一国经济在社会历史的转折时期会因某些特殊的有利条件变化而大起大落。为具体研究各国强弱兴衰变化的经验教训,肯尼迪认真地考察了从1500年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所有国际、国内对经济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件他都了如指掌,就连一些历来受到忽视的细节也加以细心捕捉。在对各国经济发

7、展所走过的道路进行评析时,肯尼迪用史实告诉我们,处于世界经济巅峰的大国之中,确实有像美国这样的似乎得天独厚地拥有一切有利条件的个例,11但更多的国家却是通过扬长避短,追求本国经济特色的方法取得成功的,不过还是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一旦其国民经济的基础受到了削弱,则无论这种因素来自何方,它们都不能逃脱衰败的命运。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在分析中他还擅于拓展思维,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寻找联系,进行对比,提供了种种设想。为各国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