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ID:3134582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_第1页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_第2页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_第3页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摘要】本文从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基础,以构建心理咨询三级预防干预机制为突破口,以心理治疗为辅等几方面,提出关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见解。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它关系到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除了拥有职业技能外,能否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本人的见解:  一、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基础,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保健预防能力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是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才能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及其

2、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从而进一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预防工作,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4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的主渠道。高职院校应全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及相关选修课程,全面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课堂教学。一方面系统地讲授心理学知识及理论,使学生对心理学有全面的认识,并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重点地讲授相关心理知识及其预防、调适的方法,使学生在面对自己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时,能够正确面对并及时调适,真正起到自我保健、自我预防的作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充分发挥学

3、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鼻卡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心理保健的能力。三是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学生心理素质的拓展活动,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应激能力。  二、以构建心理咨询三级预防干预机制为突破口,加强学生个体心理危机干预  由于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学习和生活压力、情感冲突、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少数学生中产生了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敏感、孤僻、自卑、厌学、行为退缩、情感困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通过构

4、建心理咨询的三级预防干预机制,改变目前主要以教师或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为中心的辅导咨询模式,加快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或心理咨询师为主导的心理辅导咨询体系,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能量,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真正达到对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目的。心理咨询的三级干预机制包括朋辈心理咨询、师生互助咨询及专业心理咨询三个方面。  (一)朋辈心理咨询4  朋辈心理咨询就是建立以大学生朋友之间、同龄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为基础的心理咨询,这是心理咨询体系的基础,也是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第一道防线。由于同学朝夕相处,特别是同班同学,同寝室的室友,只要细心观察,人的情绪、行为的变化都有可能被发现,对这样的同学及时给予帮助,

5、就有可能使问题在萌芽时期就得到解决。朋辈心理咨询一方面有利于发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主动寻求帮助,另一方面也帮助自己解决心理问题,促使自我成长。  (二)师生互助咨询  师生互助咨询就是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第二道防线。与学生接触较多的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化和心理支持,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  (三)专业心理咨询  专业心理咨询就是以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为主的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第三道防线。它主要从两个方面切入大学生心理咨询:一是发展性心理咨询。发展性心理咨询的重点是塑造健全的人格,协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人生任务。

6、二学生是适应性心理咨询。适应性心理咨询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异化或恶变,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协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使其能适应目前的学习生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提高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能力,防止或减少心理疾病产生。  三、以心理治疗为辅,重视学生心理疾病的防治  任何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因此仅有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咨询,是不能完全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的。还必须与有关医院一起,建立“校园干预+医院干预”4的机制,才能确保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及时的治疗,缓解症状。因此,在增强其心理调节能力的同时,应由心理医生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  四、以科学研究为先导,加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

7、作的研究与探索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缺少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实践经验。由于受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学生的心理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这就需要根据高职院校的特殊性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形成科学合理的科研机制,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张金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课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