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案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案

ID:31351914

大小:1.68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8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案_第1页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案_第2页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案_第3页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案_第4页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整理版地理教案设计科目:高中地理选自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课题名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授课类型:新课授课时间:40分钟范文范例学习指导word格式整理版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这两部分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2、在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3、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以及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

2、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2、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2、通过自主探究、推理式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进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名称、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2、教学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动态形成过程及分布示意图的绘制。【教学方法】1、讲授法:边播放幻灯片边讲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2、演示法:播放三圈环流形成过程的动画,

3、更加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范文范例学习指导word格式整理版1、谈话法:在讲解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回答、对话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获取和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教学过程设计】一、回顾所学、新课导入教师:大气时刻在运动,而大气的运动形式复杂多样,其中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热力环流,它发生的区域可以是小尺度的区域,比如说由于大气稀薄程度和湿度不同导致所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而形成的山谷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形成的海陆风【幻灯片展示山谷风和海陆风】,当然热力环流也可以发生在大尺度的区域,那么就全球而言,是否存在这样的环流呢?它又是

4、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热力环流在全球的空间分布——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产生的气压带、风带。【幻灯片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二、师生互动、讲授新课教师: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即什么是大气环流,同学们用1分钟时间预习一下教材33页的内容。(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大气环流及其意义【讲解】我们把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长期的平均状态。由于不同纬度所获得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热量差异,形成热力环流,促进全球大气的不断运动、输送和热量交换。(过渡)假设地球不

5、自转,而且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那么在地球表面能否形成热力环流呢?教师:首先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较多,什么地方受热较少?范文范例学习指导word格式整理版(板书)(二)、单圈环流【播放幻灯片】学生:赤道受热多、极地受热少。【播放幻灯片】教师:很好,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之间移动,那么赤道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相对较热,极地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相对较冷,那么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热力环流。【播放幻灯片】【讲解】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在终年严寒的两极地区,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这样,在近面,

6、赤道地区形成低气压,两极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回赤道,在高空,赤道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极地,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因此,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边讲解边播放单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动画)【小结】赤道温度高,极地温度低,进而会形成单圈环流(过渡)同学们想一想,现实中,单圈环流能否维持?如果考虑地球自转,单圈环流会怎样变化?学生: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发生偏转。(板书)(三)、三圈环流范文范例学习指导word格式整理版1、低纬环流教师:对的,通过对前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自转会产生地转偏向力,那么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7、下,高空大气的流向与等压线平行【播放幻灯片】。那我们现在就假设太阳直射赤道、地表性质均一,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单圈环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首先通过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来了解一下它的形成过程。【播放幻灯片】【讲解】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在赤道和北纬5°之间的近地面就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南风,在北纬30°附近上空偏转成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