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附红细胞体病误诊为蓝耳病的反思

保育猪附红细胞体病误诊为蓝耳病的反思

ID:31356015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保育猪附红细胞体病误诊为蓝耳病的反思_第1页
保育猪附红细胞体病误诊为蓝耳病的反思_第2页
保育猪附红细胞体病误诊为蓝耳病的反思_第3页
保育猪附红细胞体病误诊为蓝耳病的反思_第4页
保育猪附红细胞体病误诊为蓝耳病的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育猪附红细胞体病误诊为蓝耳病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保育猪附红细胞体病误诊为蓝耳病的反思  摘要对一起临床诊断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的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采集发病保育猪病料进行分子生物学诊断和血液染色镜检,最终被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而排除蓝耳病感染。经过对症治疗,成功控制了死亡率。该病例反映出基层兽医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即只要猪耳朵发绀、皮肤发红就怀疑是蓝耳病,如果诊断结果是别的病就不能接受;猪附红细胞体病作为老病和二类传染病不被重视,这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溶血性疾病,多为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血浆中或者红细胞表面而引发[1]。近些年来,该病在我国各地流行泛滥,已经连续多年给

2、养猪业收益带来极大影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  根据中国期刊网对相关文献收录统计情况,发现近几年来该病相关文献数量呈暴发式增长,1979―1993年之间收录该病相关文献仅为数例,1994―2000年之间文献报道数量为54篇,而2001―2015年之间相关文献多达2133篇。其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大多描述了该病预防、诊断及治疗相关问题,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充分表明该病具备发病多、范围广的特征[3]。2015年11月江苏省农科院动物疫病诊断检测中心接诊了一起基层兽医临床诊断为保育猪蓝耳病而经实验室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的病例,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5  1案例概述  该案例发生于2015年

3、冬季(11月),江苏省泰州市某规模化养猪场共有存栏生产母猪300头,其中200余头为50~60日龄的保育猪,由于供暖设施突然出现故障,致使该栋仔猪出现耳朵、腹下、四肢皮肤发紫,被毛粗乱,眼睛周围呈青紫色,腹部皮下有蓝紫色淤血点,体温升高至40~42℃,发病率约60%,被本猪场兽医诊断为猪蓝耳病,用氨基比林、头孢噻呋、阿米卡星等进行肌肉注射,但治疗后基本没有什么效果,在短短2d内便有11头死亡,随后该养殖场将1头发病活猪请求进行检测、确诊。  2剖检情况  主要病变:血液呈酱油色、凝固不良;心包积液,心肌苍白松弛;肝脏黄棕色;胆囊膨胀,充满浓稠明胶样胆汁;脾脏呈暗黑色;肺轻度水肿,有出血

4、点;肾脏肿大,颜色呈轻度土黄色;其余器官无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  3实验室诊断  诊断单位为江苏省农科院兽医所动物疫病诊断检测中心,诊断时间为2015年12月。  3.1分子生物学诊断  分子生物学诊断应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取用发病猪的脑、脾脏、肺脏和淋巴结作为检测样本,随后,经过研磨与冻融处理并进行PCR检测,通过提取、扩增RNA和DNA并经琼脂糖电泳,最后检测猪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以及猪圆环病毒2型。经过上述诊断后,结果均为阴性。5  3.2新鲜血液检查  通过新鲜血液的检查来进行诊断,在无菌环境下静脉取用1滴鲜血,放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中混合均匀,通

5、过在600倍显微镜下加盖玻片观察,发现血浆中红细胞周围存在形态各异的附红细胞体,且红细胞呈现不规则多边形或星型。  3.3血涂片染色  通过用瑞士染色血涂片的方式,并在油镜下检查,结果发现很多红细胞表面出现变形,且血浆中存在形态各异的菌体,菌体呈现紫蓝色,且折光性较强。  3.4细菌分离培养  在无菌环境下,取用病猪肝脏组织接种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培养时长24h,温度控制在37℃恒温,结果未在培养基上发现有细菌生长。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检查,结合各检查结果,将该病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4治疗  针对该病,给出了如下治疗建议,并取得了良好成效。首先,提高猪舍内的温度。通过在猪

6、舍内摆放10盏250W的红外灯,进而有效提高猪舍温度,提高病猪肤感温度。其次,及时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在1t饲料中添加阿散酸250g,以及500g高质量的电解多维、黄芪多糖以及葡萄糖,连续添加7d左右。最后,对于发病严重的病猪进行肌肉注射治疗。药物选用三氮脒,用量以6mg/kg为宜,注射后485h进行第2次注射。  经过上述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除了发病尤其严重的4头病死外,再无病猪恶化死亡,且均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5反思  首先,近年来,由于蓝耳病的流行,只要猪出现耳朵发绀,皮肤发红,基层兽医大多诊断为猪蓝耳病,这种诊断惯性容易被认可,如果诊断结果是其他病,可能难以接受

7、,致使猪附红细胞体病作为老病和二类传染病被掩盖,这对基层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其次,传统理论认为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发生于通过  蚊虫血源性传播的夏季,也是造成误诊的另一重要原因。猪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典型的条件致病性微生物,该病的发生也存在多种诱因,比如天气寒冷、长途运输,以及不合格的疫苗注射等都可能诱发该病。近期江苏省农科院动物疫病诊断检测中心临床门诊部接诊了一起保育猪由于不规范的疫苗注射(冬季注射口蹄疫疫苗时,疫苗未回温)而暴发该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