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羽山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

东海县羽山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

ID:31357373

大小:10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东海县羽山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_第1页
东海县羽山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_第2页
东海县羽山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_第3页
东海县羽山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_第4页
东海县羽山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海县羽山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海县羽山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  摘要从技术路线、树种选择与配置、苗木规格、整地方法、造林技术等方面介绍了东海羽山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困难立地;造林;植被恢复技术;江苏东海;羽山  中图分类号S7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7-0138-02  羽山又名禹山,因大禹治水历史典故而闻名遐迩,是江苏省最早记入《史记》的地方。羽山位于江苏东海县境内,不仅是东海重要的森林资源,也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长期以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干扰,羽山森林植被受到极

2、大破坏,导致山体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岩石大量裸露,生境立地变得非常严酷。整体表现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小,抵抗外界干扰和保持系统稳定的阈值较低,自我修复能力差的特点。森林恢复的困难地段面积很大,人工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林木生长迟缓,植被恢复速度慢,目前不少地段长期处于疏林或无林状态。针对立地调查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以及现有的植被状况,分别制定出不同山体土层类型的造林和植被恢复技术方案。  1山体下部缓坡中厚土层类型  1.1技术路线  该区主要分布于山体下部,立地条件较好,坡度较为平缓,平均土层厚度约305c

3、m,表层土壤含石量少,无岩面裸露。该区在保留原有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的方式,增加森林树种的多样性,补植部分色叶树种,深浅相间,错落有致,营造层次和色彩丰富的混交林分,以形成稳定的森林植物群落和优良的森林景观。  1.2树种选择与配置  为了增加森林树种的多样性和景观效果,本区域选择适宜的乔木树种,包括香椿、楸树、栾树、樱花、银杏、枫香、柿树、雪松、乌桕等;适宜的小乔木和灌木树种,包括红枫、紫薇、金叶女贞、鸡爪槭等;另适当丛状配置部分孝顺竹。栽植树种可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见缝插针,乔灌搭配,错落配置。栽植数

4、量视现有植被情况而定[1]。  1.3苗木规格  乔木树种适宜采用带土球切根苗造林,并要求苗高为1.5m以上,地径2.5cm以上,土球25cm以上,干形通直,树冠完整。小乔木和灌木树种最好能采用一至二年生容器苗造林。  1.4整地方法  要求采用穴状整地,乔木栽植穴规格为40cm×40cm×30cm,小乔木和灌木栽植穴规格为30cm×30cm×20cm,穴面稍向内倾斜,以保蓄降水。  1.5造林技术  早春或雨季(6―7月)进行人工植苗造林。带土球切根苗尽量保证土球完整,随起随栽,并尽可能将浮土踩实;容器苗造

5、林时需及时去除塑料容器。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可采取高效保水剂和地膜覆盖处理。在栽植时将保水剂与土壤混合均匀后施入栽植穴中,乔木树种的施用量为20g/株,小乔木和灌木树种的施用量为105g/株。栽后灌透水,以保证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并保证保水剂充分吸水[2]。在栽植穴表面采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2山体中上部斜坡薄层土壤类型  2.1技术路线  该区主要分布于山体中上部,坡度较陡,立地较差,平均土层厚度不足20cm,土壤瘠薄,含石量较高,岩石裸露率约35%。该区存在一定植被,但林相较单一,部分树种长势较弱

6、,乔、灌、草的群落分布不明显。该区在对原有植被适当整理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的方式,同时适当增加乔木层的多样性,补植部分灌木和色叶树种,加速森林植被的恢复,改善森林群落的层次性和稳定性,以获得理想的森林景观。  2.2树种选择与配置  本区域选择适宜的乔木树种包括楸树、麻栎、花楸、黄连木、苦楝、合欢、火炬树等;适宜的小乔木和灌木树种包括绣线菊、黄花槐、崖椒、盐肤木、化香、金丝桃、小蓬竹等。配置时主要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乔灌搭配。栽植数量视现有植被情况而定[3]。  2.3苗木规格  各树种均最好采用一至二年

7、生容器苗造林。  2.4整地方法  要求采用鱼鳞坑整地。因造林苗木规格较小,整地前需对栽植地适当清理,以减少杂草和杂灌的竞争。鱼鳞坑要求长径40cm,短径25cm,深约20cm。坑面低于原坡面,向内倾斜凹入,外侧修半环状土埂,高约15cm。5  2.5造林技术  早春或雨季(6―7月)进行人工植苗造林,容器苗造林时需及时去除塑料容器,并踩实浮土。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可采取高效保水剂和地膜覆盖处理。  3山体中上部陡坡薄层土壤类型  3.1技术路线  该区主要分布于山体中上部,坡度陡峭,立地差,平均土层厚度小于

8、10cm,土壤瘠薄、干燥,土体极不连续,岩石裸露率70%以上,植被稀少。该区可采取人工植苗、播种造林和促进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方式,加速森林植被的恢复。对于大面积裸露的岩体,可见缝插绿,选择栽植藤本植物,采用人工辅助措施促进攀爬,同时顺岩石边缘栽植球根花卉,以展现奇石峭壁风采,丰富羽山自然景观效果。  3.2树种选择与配置  本区域可选择适宜的乔木树种包括麻栎、花楸、黄连木、火炬树等;适宜的小乔木和灌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