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宾川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

关于宾川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

ID:31358194

大小:10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关于宾川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宾川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宾川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_第3页
关于宾川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_第4页
关于宾川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宾川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宾川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  摘要阐述了宾川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条件,介绍了适宜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宾川县林下经济迅速发展,为林农增收致富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林下经济;基础条件;发展模式;建议;云南宾川  中图分类号F326.27;S75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9-0202-02  林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逐渐意识到林下经济的重要性。林下经济是促进林业发展、增加林农收益的重要渠道。林下经济是指以林业为依托,开展林、畜、牧、农业等的协调发展,开发林下资源所进行的生产活

2、动[1-3]。林下经济是一种人为调控下的经济循环模式,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发展,不仅包括林业的发展,同时也包含相关业的发展。它是以林地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自然资源,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同时增加经济效益的一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发展农村经济开辟了新途径。“农林复合系统”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能源短缺的问题逐渐突出,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各国均开始重视农林复合发展的新模式[4-5]。  云南省林下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002―72012年10年中,由61万hm2增加到400万hm2,目前林下产品增加

3、到560万t,产值500亿元以上。林下产品如生态鸡、林下菌、林下种植的灵芝、石斛等林下经济产品供不应求,畅销国内外[6]。近些年,宾川县逐步探索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结合宾川县现有林下发展模式及林业发展状况,对发展林下经济进行探讨与总结,提出适宜宾川县的林下经济模式,以期为促进该县林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1宾川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条件  宾川县位于云南西部,大理州东部金沙江南岸干热河谷地区,有“天然温室”的美誉。宾川县属于中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9℃,年总

4、积温为6543.7℃,10℃以上有效积温为5854.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19.4h,无霜期为294d[7]。宾川县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森林覆盖率为49.3%,因此发展林下经济有巨大的潜力。发展林下经济,要依据本地区的实际生态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等来进行经营。宾川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条件如下。  1.1干旱缺水  宾川县是一个较为缺水的地区,平均径流量为4.34亿m3,人均占有量为1549m3,为云南省平均水平的23%,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62.5%,其中用于农业的供水量为2.61亿m3,而实际需水量为3.64

5、9亿m3,干旱缺水已经成为宾川县发展林下种养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1.2经营规模小,难以形成产业化  现有的林下种养一般都是以散户形式为主,经营面积小,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同时缺乏对市场的把握,存在盲目性,对相关产业的形成有较大阻碍。通常在同一地区,不同农户的经营不相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林下产品,品种杂乱,毫无秩序,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在销售林产品时,很难形成一种或几种产品优势,使得产品滞销,影响了农户的利益。7  1.3科技含量低,林下产品加工层次有限  由于分散经营很难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经营模式,以及相关技术的

6、推广有很大困难,造成总体经营水平偏低,生产出的林产品良莠不齐,很难达到市场要求。而且生产的林产品多为原料,很少有加工成的成品或者半成品进行销售的,没能够深入挖掘产品的效益。如生产出的菌类,仅以鲜菇或晾晒后直接进行销售,林下饲养的禽类等经济类动物均未加工,仅以活体出售。  1.4林下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宾川县的林下经济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林下资源的利用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林禽模式、林畜模式等一般以林下植被、昆虫、动物为食,因为饲养密度过大和一些不科学的管理方法,造成林下生态系统毁灭性的破坏,形成寸草

7、无生的情况。这种对林下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资源的可循环性造成了巨大阻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了森林的自然防御能力,很容易引发大规模性的森林病虫害,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2发展模式  2.1林禽模式  林禽模式是利用林下空间、植物、昆虫等资源,在林下养殖禽类,如肉鸡、柴鸡、乌鸡、鹅等,该模式充分利用林下植物昆虫为饲料,产生高品质、无公害禽类产品,而禽类产生的粪便、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成为林木生长的良好的营养物质。形成了“以林育禽,以禽养林”的良性循环模式,已成为农民林下经营的重要形式,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可

8、行途径。林下禽类饲养密度一般为900~17500只/hm2,年均收入4.5万~7.5万元/hm2。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然生长下的林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林下饲养的禽类品种很多,但人们习惯称为“土鸡”,并且这样培养出的禽类以其较好的品质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供不应求,所以发展林下禽类养殖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项目。此外,与林禽模式相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