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保水剂在湿润地区丘陵甘薯上的应用研究

农用保水剂在湿润地区丘陵甘薯上的应用研究

ID:31361596

大小:10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农用保水剂在湿润地区丘陵甘薯上的应用研究_第1页
农用保水剂在湿润地区丘陵甘薯上的应用研究_第2页
农用保水剂在湿润地区丘陵甘薯上的应用研究_第3页
农用保水剂在湿润地区丘陵甘薯上的应用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农用保水剂在湿润地区丘陵甘薯上的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用保水剂在湿润地区丘陵甘薯上的应用研究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分析农用保水剂在湿润地区丘陵甘薯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丘陵地区施用保水剂具有一定的抗旱保湿效果,能促生长,增加大、中薯比例,增产显著。甘薯保水剂的适宜施用量为45kg/hm2。  关键词保水剂;甘薯;用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0-0012-01  保水剂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1-7],具有不溶于水、高水膨胀性、交联密度很低、吸水力强的特点,有土壤“微型水库”之称,能改善土壤结构[3,7],促进团粒形成[4,7],具有蓄水保墒作用[2,5],当土壤干旱缺水时,

2、可迅速给出水分以供作物利用,提高水分效率和产量。  温岭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深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四季分明,雨量充裕[6-7]。但是在每年7―8月、11月至翌年1月存在一定程度的季节性干旱,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特别是在该市的丘陵山区,受地形和水资源的影响,干旱问题更严重。因此,在甘薯种植上引入保水剂的应用,研究不同用量对其经济性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发挥丘陵地区节水抗旱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4  试验于2015年在浙江省温岭市温峤镇界坑村进行,试验地位于低丘坡麓,土壤类型为黄泥土[7],质地砂性,0~20cm耕层土壤含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量分别为1

3、6.3g/kg、109mg/kg、182.2mg/kg、85mg/kg,pH值5.2。  1.2试验材料  供试保水剂粒径为1.6~4.0mm,北京汉力淼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即处理1:不施用保水剂;处理2:施用保水剂30kg/hm2;处理3:施用保水剂4.5kg/hm2;处理4:施用保水剂60kg/hm2;处理5:施用保水剂75kg/hm2。2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m2。  1.4试验过程  2015年6月7日做垄施保水剂及基肥复合肥225kg/hm2,6月8日喷除草剂,插甘薯,插甘薯4.5万株/hm2,6月25日施复合肥180

4、kg/hm2、尿素180kg/hm2,9月14日施复合肥150kg/hm2,11月5日收获。不同处理间田间管理措施(包括施肥、用药等)相同,种植期间未进行人工灌溉[7]。对各处理进行实割实测。  2结果与分析  2.1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保水剂不同用量对甘薯大小性状略有影响。甘薯产量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至45kg/hm2后有所降低,其中处理1产量最低,为24675kg/hm2,处理3产量最高,为30975kg/hm2,达显著水平。处理4产量305404kg/hm2,和处理3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产量28695kg/hm2,和处理5产量27630kg/h

5、m2差异不显著。  2.2对效益的影响  考虑保水剂成本和甘薯的产值,按当前的市场价计算经济效益,处理5的利润为80265元/hm2,居末位,产投比为31.6,居第1位;处理3的利润为91350元/hm2,居第1位,产出投入比为59.0,居末位。处理3与处理4、5之间利润差异显著,处理2、3间利润差异不显著。施用保水剂均能增收,但随着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增收会减少,而以施用45kg/hm2的处理综合效益最好。  3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丘陵地区施用保水剂具有一定的抗旱保湿效果,能促生长,增加大、中薯比例,增产显著。综合考虑,甘薯的保水剂适宜用量为45kg/hm2。由于

6、本次试验为本地区甘薯首次施用保水剂,实施者普遍缺乏经验[7],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保水剂的最佳用量以及对土壤水分、甘薯长势和产量的最佳效果。  4参考文献  [1]杨连利,李仲谨,邓娟利.保水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新动向[J].材料导报,2005,19(6):42-44.YANGLL,LIZJ,DENGJL.Developmentstatusandtrendofsuperabsorbentpolymers[J].MaterialsReview,2005,19(6):42-44.  [2]李秧秧,黄占斌.节水农业中化控技术的应用研究[J].节水灌溉,2001(3):4-6.LIYY,

7、HUANGZB.Micro-irrigationmembrane-anewmicro-irrigationtechnique[J].WaterSaving4Irrigation,2001(3):4-6.  [3]SOJKARE,BJOMEBERGDL,ENTRYJ,etal.Polyaerylamideinagricultureandenvironmentallandmanagement[J].AdvancesinAgronomy.2007,92:75-162.  [4]杨永辉,武继承,吴普特,等.秸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