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油菜栽培技术

双低油菜栽培技术

ID:3136245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双低油菜栽培技术_第1页
双低油菜栽培技术_第2页
双低油菜栽培技术_第3页
双低油菜栽培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双低油菜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双低油菜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双低油菜栽培技术,包括土地选择、优良品种推广、育苗、栽植密度、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双低油菜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 双低油菜;栽培技术;吉林双辽  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6-0047-01  近年来,双辽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对油菜进行研究,并引进双低油菜栽培技术,成效显著。该技术于2007年引进,并进行多点试验示范,在双辽市服先镇、向阳乡、永加乡等地进行了小区域栽培,取得了较好效益。油菜适应双辽土质,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2008年双辽市把油菜

2、生产作为农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加大了发展力度,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效益逐年攀升,2008年全市种植油菜面积938.60hm2,得到了农民广泛的认可。发展油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双辽市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应得到各方的支持。  1土地选择  适宜油菜生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广泛,但以泥沙土、淤泥土、黑砂土、黄绵土为宜,双辽市服先镇、向阳乡、永加乡等最为合适。风化石(俗称包土)不宜种植[1]。  2优良品种推广4  为提高菜籽、菜薹的产量和质量,要选择纯度高的双低油菜品种。菜薹的品质取决于硫甙的含量,硫甙含量低,菜薹脆甜可口,口味纯正;硫甙含量高,

3、菜薹苦涩[2]。双辽地区华油杂14、18号口感好,品质优,抗倒性、分枝特性强,产量高,适宜作推广品种。  3培育壮苗  选择排灌方便、土质好、地势平坦的地块作苗床。为培育壮苗,整地时施用有机肥,油菜栽培过程中基肥与追肥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地力,还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为矮化油菜,减小叶柄、茎段长度,在油菜秧苗三叶期,用14%多效唑525~675g/hm2对水675g/hm2喷施,可使苗高降低14.9%,茎段缩短49.8%,叶色深绿,根颈粗、叶绿素、叶片厚含量分别增加11.6%、52.0%、19.0%,移栽时秧苗折伤少,栽后活棵提早2~3d,植株抗寒

4、力增强,冻害减轻。施多效唑525、675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74、225g/hm2。  4栽植密度  为使油菜达到“一菜两用”,栽植密度要适宜。因此,要根据油菜籽产量、摘薹量科学确定栽植密度。一般油菜摘薹量、油菜籽产量越高,栽植密度越大[3]。一般中等肥力的田块栽植株行距为20cm×40cm;上等肥力的田块栽植株行距为20cm×44cm,并实行错穴双株等距移栽,达21万~24万株/hm2的低氮高密植技术要求。移栽时清除高脚苗、曲颈苗、病虫苗和纤弱苗,边栽边施定根肥水,保证大田全苗。等行双株栽种时必须把双苗分开移栽,株与株之间间距10~15cm,

5、不能苗挨苗,否则会引起倒伏,影响产量。4  5田间管理  双低油菜应根据不同油菜品种生育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在不同生育阶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来调整和满足油菜对养分、水分、空气、温度等生育条件的要求,使其向优质、高产、稳产的方向发展[4-5]。冬油菜越冬期应达到冬发壮苗、稳长活熟的要求,即油菜临近越冬前应长出总叶14~15片叶(包括落叶和绿叶),绿叶8~10片,叶色深绿不发红,叶绿略带紫,根系发达,根颈粗1.0~1.5cm,叶面积系数在2左右。  6病虫害综合防治  油菜菌核病、霜霉病及病毒病是双辽市油菜的主要病虫害。近年雨水多、光照少,加之近期出

6、现早春寒流,这些气象条件极易造成田间积水,导致油菜根系生长不良、植株瘦弱、徒长,给油菜生长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也给病虫害带来可乘之机[6]。据相关部门近期田间调查结果显示,油菜菌核病有所发生,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蚜虫也有少量发生,防治好蚜虫是防治病毒病的关键。部分油菜的霜霉病发生也较重。花期是油菜最易感病的时期。低温、多雨水、少光照的天气十分有利于病虫发生,务必高度重视,适时做好防治工作。加强田间管理,抢晴天清沟排水,改善田间生长环境,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和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摘除油菜黄叶、病叶,并带出田外深埋。  7适时收获  当油菜薹高25~35cm

7、即可摘薹,摘薹15~20cm,留10cm的腋芽,以使菜薹鲜嫩可口,菜籽产量高,每株平均达到5个以上的一次分枝。油菜籽产量比未摘薹的油菜不减产乃至略增产[7]。4  8参考文献  [1]吴安平,殷少华,熊飞,等.双低优质油菜育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78,80.  [2]吴安平,夏起昕,殷少华,等.双低优质油菜不同免耕栽培模式初探[J].作物杂志,2010(4):119-121.  [3]邢后银,戴惠学,陈学兵,等.丘陵地区超甜玉米?油菜?菜心差异发展栽培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07(4):1026,1028.  [4]郑小

8、东,陈体员.双低油菜浙油18及稻板免耕直播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9(2):1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