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分析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分析

ID:31366319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分析_第1页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分析_第2页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分析_第3页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分析_第4页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分析  【摘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近年来新兴的实用型环境保护学科,涉及到地质、采矿、环境、农林、水利、旅游、生态、建筑等诸多学科领域。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简述了矿区的基本情况,针对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对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废弃矿山;地质灾害;恢复治理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年增加,建筑材料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导致采石场、砖瓦窑场等数量和规模日益扩大。建材工业在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景观污

2、染、地质灾害等,严重影响矿区及其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活秩序。  1 矿区基本情况  某矿区始建于上世纪末,历史上开采技术落后,形成大小露采宕口多处,各宕口均无安全开采平台,为自上而下一面坡,由于岩石裂隙发育,危岩体随处可见。对居民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该地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将该矿区矿权全部关闭,立项对该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  2 地质条件概况  2.1 气象水文7  该矿区气候属季风副热带湿润型,气候温暖,雨量适中,冬季干旱,夏季湿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

3、气温为41.2℃,极端最低气温为-22℃,年无霜期220d。年均降水量951.3mm,年最大降水量1335.3mm,年均降雨天数120d,年降水分配不均,雨季多集中在7~9月。矿区水系属淮河流域水系,区内及周边无较大地表水,冲沟较发育,雨后有暂时性流水,地表水系发育一般。  2.2 地形地貌  该矿区地势平坦稍起伏,海拔标高一般在60~80m之间,地形切割程度中等。地形坡度较缓,约在20°左右。区内植被稀疏,除少量松杉树木外,其余均为灌木、杂草。  由于人类采矿活动,破坏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形成多处露采坑和废渣堆场,导致矿区呈“残山瘦峰”景

4、观――山脊瘦削,采场连片。采场大部分边坡陡峭,边坡角在65°~75°之间,局部大于75°,坡高一般在20~30m之间。  2.3 地层岩性  该矿区主要岩性为白云岩,发育有内碎屑沉积,上部含叠层石,为潮间碳酸盐及陆源碎屑沉积。按岩性分上、下两段, 厚166.27m。① 下段(Zjd1):深灰色中至厚层粗晶白云岩,厚114.43m,底部具大竹叶状构造;②上段(Zjd2):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假鲕状硅质岩及硅质白云岩,出露厚41.54m。地层产状为246°∠10°,上覆以白云岩碎石为主的碎石土和薄层腐殖土。  3 废弃矿山的影响7  3.1 土

5、地植被资源破坏  经过多年的开采,矿区地形地貌已由原来的小山丘变成凹陷采坑,同时也破坏了矿区土地使用类型,使原来青翠的林地荡然无存。  根据调查,矿区累计挖损土地面积10.62hm2、植被资源11.43hm2,目前仍然处于裸露状态,尚未恢复;累计压占土地面积4.92hm2、植被资源4.35hm2,局部植被自然恢复;累计损毁坟墓21处(表1)  表1 矿山破坏土地植被情况统计表  3.2 地貌景观与水土流失  露天采矿使大量土壤遭剥离破坏,岩石裸露,形成了光秃秃、凹凸不平的岩石坡面,坡体上几乎寸草不生,同时采矿形成的废渣土随意堆放,极易引起

6、水土流失。根据有关规定的划分,矿区属于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据现场调查,区内农田水土流失较轻微,沟渠及部分土质边坡存在一些细沟侵蚀现象。  3.3 采矿引发地质灾害  目前,矿区大部分露采坑已连成一片,从北向南呈“一字”型分布,坡高边陡,地质灾害频发。据现状调查,矿区已发生滑塌等次生地质灾害4处。  滑塌是介于滑坡和崩塌之间或不能明显区分两种类型的一类,主要发生于顺层开采边坡。顺层边坡在雨水和重力双重作用下,极易造成岩体沿层面滑落,形成滑塌地质灾害。另外,在露采场坡顶多见“探头岩”等危岩体,坡底局部已积水,种种因素加剧了发生滑塌地质灾害

7、的可能性,对该地居民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7  4 废弃矿山治理措施  4.1 危岩清除与采坑回填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设计采取回填方式恢复土地类型,使之与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协调。  该地区铁矿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的大型铁矿石基地。治理区周边铁矿企业众多,铁矿尾矿资源丰富。根据尾矿浸出毒性试验分析(表2),各测定项目浓度均低于《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1996)》中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允许排放浓度值。由此可见,铁矿尾矿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

8、弃物,适宜作为充填物进行回填。  表2 铁矿山固体废弃物毒性浸出试验结果  矿区采场遗留大量高陡边坡,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坡顶岩土开裂、坡面岩石松动、边坡稳定性较差情况,为保证治理工程安全实施,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