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框式盘扣梁板模板支撑体系研究

新型框式盘扣梁板模板支撑体系研究

ID:31368242

大小:10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新型框式盘扣梁板模板支撑体系研究_第1页
新型框式盘扣梁板模板支撑体系研究_第2页
新型框式盘扣梁板模板支撑体系研究_第3页
新型框式盘扣梁板模板支撑体系研究_第4页
新型框式盘扣梁板模板支撑体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框式盘扣梁板模板支撑体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型框式盘扣梁板模板支撑体系研究  摘要: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的优化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至为关键的一项内容。笔者将不同模板支撑体系予以对比分析,综合提出一种较为新颖的框式盘口梁板模板支撑体系,它能够满足不同模板跨度的实际需求,针对塔柱位置进行适当调节实现梁构件下部自由变跨,而板构件则通过调节桁架位置达到各类水平支撑跨度要求。  关键词:框式盘扣梁板模板;模板支撑体系;有限元分析;桁架试验  中图分类号:TU731文献标识码:A  1.新型框式盘扣梁板模板支模体系的总体构想与基本组成  1.1总体构想  笔者根据实际工程专门提出一种新型的框式盘扣梁板模板支

2、撑体系,主要作为承载主体结构自重,且形成一种可充分利用V型支撑体系的空间塔柱结构。该类模板支撑体系可调节塔柱位置实现梁构件下部自由变跨,以此满足各类模板跨度要求。同时,又可按照建筑结构层标高选用与之匹配的V形模板支架组合,模板支架顶底两端均可设置调托部件,用作梁板模板支架的微调,板构件则通过调节桁架位置达到各类水平支撑跨度要求。因梁板模板支撑体系是多个独塔扣件的组合单元,板构件以下可专门配置若干桁架完成整个支模过程,自始至终可增大横向的支撑跨度,并能很好地利用竖向的支持构建实现主体结构自重承载,这将优化梁板模板支撑体系。7  1.2基本组成  框式盘扣梁

3、板模板支撑体系的基本组成包括4组单横杆H型盘扣架和4组双横杆H形盘扣架,将其于盘扣节点位置相互套插。另外,为了保证塔柱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能,可在高支模中增大架体单元,增设一定数量的斜杆,且于支架顶底两端专门增设调托(主要由螺纹杆和调节螺母构成),螺纹杆被套设于V形支架顶、底端,可通过调节螺母予以紧固,如图1所示。  2.某项目框式盘扣梁板模板支撑的应用  2.1相关计算参数  盘扣式脚手架立杆钢管强度为3N/mm2,水平杆钢管强度为205.0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框式盘扣梁板模板支撑构件的总体高度约为10.0m,梁构件的横向截面积约为3×6cm

4、,而立杆纵向距离约为0.8m,脚手架的平均步距同为1.8m。  立杆钢管类型选择:  A-LG-30(Φ60×3.2×30)  横向水平杆钢管类型选择:  A-SG-9(Φ48×2.5×840)  纵向水平杆钢管类型选择:  A-SG-9(Φ48×2.5×840)  横向跨间水平杆钢管类型选择:  A-SG-9(Φ48×2.5×840)7  梁构件底部增设立两只立杆用于结构承重。面板构件的厚度则设计为1.8cm,相关力学性能则包括1.4N/mm2的剪切强度、15N/mm2的抗弯强度、60N/mm2的弹性模量等。方木垫块的外观尺寸为6×8cm,其相关力学性

5、能则包括1.3N/mm2、13N/mm2的抗弯强度、90N/mm2的弹性模量等。梁构件底部支撑方木的外观长度约为80cm。梁构件顶部托物同样选用方木,其外观尺寸约为10×10cm,一般于梁构件底部以均匀分布的形式安置两根承重杆。通常,模板的自重参数约为0.2kN/mm2,钢筋砼的自重则为25.5kN/m3。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1kN/m2,而施工过程中的平均分布荷载约为2kN/m2。另外,地基承载起初值约为1702kN/m2,基础的地面外延值约为0.252m2,而地基的承载能力的调整参数则为0.4。框式盘扣梁板模板支撑体系的扣件在计算过程中的折减系数取值

6、为1.0。  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  I=π(D4-d4)/64  抵抗距计算采用:  W=π(D4-d4)/32D  2.2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钢筋砼梁构件的自重计算(kN/m):  q1=25.5×0.6×0.4=6.120kN/m  模板构件的自重线荷载计算(kN/m):  q2=0.2×0.4×(2×0.6+0.3)/0.3=0.4kN/m  活动荷载(kN)通常是指施工过程产生标准荷载值和混凝土振捣过程产生活动荷载的总和,其计算如下:  活动荷载标准值:7  P1=(2+1)×0.3×0.4=0.36kN  平均分布荷载值:  q=1.2×6

7、.12+1.2×0.4=7.824kN/m  集中性荷载值:P=1.4×0.36=0.504kN(如图2所示)。  经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N1=1.426kN,N2=1.426kN(如图3所示),最大支座F=1.426kN。  经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0.339kN?m(如图4所示)  由本案例情况及图5可知,梁构件的横向截面自身惯性弯矩I与抵抗弯矩W经计算可得:  自身惯性弯矩:  I=6×8×8×8/12=256cm4  抵抗弯矩:W=6×8×8/6=64cm4  由此可见,该体系可满足基本的稳定要求。  2.3梁构件顶、底部托物的力

8、学计算  梁构件托物可根据集中性荷载值和平均分布荷载值的计算公式获知多跨连续梁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