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土壤容重测定方法的改进

林地土壤容重测定方法的改进

ID:31369407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林地土壤容重测定方法的改进_第1页
林地土壤容重测定方法的改进_第2页
林地土壤容重测定方法的改进_第3页
林地土壤容重测定方法的改进_第4页
资源描述:

《林地土壤容重测定方法的改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林地土壤容重测定方法的改进  【摘要】土壤容重是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对土壤的透气性、入渗性能、持水能力、溶质迁移特征以及土壤的抗侵蚀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是直接关系到土壤通透性的大小和土壤肥力高低的关键性指标。土壤容重的测量数据对于农业生产、林业生产均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目前,测量土壤容重的方法有很多,大多采用环刀法,但计算方法各异。然而林地土壤的结构复杂,采用一般的环刀法不能精准的测得,因此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改进了实验方法,使得实验步骤不再那么繁琐而且测量结果也更加准确。  【关键词】土壤容重测定方法改进  1土壤容重测定方法综述

2、  土壤容重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的干重,单位为g?cm-3。土壤的容重可以直接反映出土壤的松紧程度和结构状况等情况。而且对于土壤的透气性、入渗性能、持水能力、溶质迁移特征以及土壤的抗侵蚀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影响[1]。目前,国内外对于测量土壤容重的方法有很多,但对于林地土壤,其地质结构更加复杂,而且土壤结构不均一,用普通的方法进行精准快捷的土壤容重的测量有一定的难度。森林土壤容重的测定通常采用农业土壤容重的常规测定方法,即环刀采土、烘干称量法。此外,还有蜡封法,水银排出法,填砂法和射线法(双放射源)等[2-3]。  2测定方法的

3、选择4  在土壤容重的实验中,土壤样本的采集方法为环刀法。  (1)方法原理。用一定容积的环刀(一般为100cm3),切割自然状态下的土样,使土样充满其中,烘干后称量计算单位容积的烘干土重量。(2)实验仪器。环刀,量程为0.01的分析天平,小铝盒,烘箱,干燥器,量筒,自封袋等。(3)实验过程。实验材料均来自我市辖区内的自然保护区,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采样;取得的土壤立即放入自封袋中冷藏保存,对每个样品进行编号,详细记录。返回实验室后,分别将小铝盒和自封袋称重,记录下其净重为m0和mz,再称量自封袋和袋内土壤样品的总重量mt;再

4、将土壤样品从袋中取出,分别放入小铝盒内,并在小铝盒上记录好样本采集地点和采集时间,便于以后的实验分析;然后用量程为0.01的分析天平对小铝盒和土壤样品逐一进行称重,记录下质量为m;接下来将盛有土壤样品的小铝盒放入烘箱中,并在105℃条件下烘干6小时,取出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降至常温后取出并记录下质量为m1;继续将称过重的小铝盒放入烘箱中,在105℃条件下烘干2小时,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记录下此时的质量为m2,直至与前一次烘干的质量差小于0.05g,计算其平均值作为烘干后的质量。然后需要将烘干后土壤中较大的石砾(一般直径大于2mm)挑出

5、,称量其质量,记为ma;再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体积记为V1,再将石砾放入其中,观测并记录此时的体积为V2,则通过计算得到石砾的体积V=V2-V1;最后将以上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并制成表格。  3土壤容中的测定方法及其改进  3.1土壤容重4  土壤容重又称土壤假比重,是指土壤在未破坏自然结构的情况下,单位容积的重量,通常以g/cm3表示。土壤容重是土壤的一个基本物理性质,对土壤的透气性、入渗性能、持水能力、溶质迁移特性以及土壤的抗侵蚀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影响[4]。土壤容重除用来计算土壤总孔隙度外,还可以用于估测土壤的松紧度和土壤

6、结构状况。土壤容重小,说明土壤比较疏松,孔隙多,通透性较好,潜在肥力较高;土壤容重大,说明土壤比较紧实,孔隙小,结构性差,通透性差。  3.2林地土壤容重的计算方法  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石砾对土壤容重的测定有很大的影响,应当用改进后去掉石砾的方法进行计算,以减小计算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3.3其他改进方法  有些林地土壤中还有较多的有机质,土壤中的有机质也会对土壤容重的测定产生影响,所以也应该考虑其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对计算方法加以改进。  根据不同土壤结构和组成成分,应当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减少计算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使林

7、地土壤容重的测定结果更加准确。  4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可知,保留石砾的土壤容重和去掉石砾的土壤容重测量结果相差甚远,准确测量林地土壤的容重对科学研究意义非凡。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实验方法的改进对于减少实验中繁杂的步骤,减少实验时间,特别是对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予以保障,这才是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该秉承和发扬的。4  参考文献:  [1]郑纪勇,邵明安,张兴昌.黄土区坡面土壤容重和饱和水率空间变异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04(3):53-56.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土壤研究所土壤物理研究室.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法[M].科学出版社

8、,1978.  [3]华孟,王坚.土壤物理学[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  [4]王雪松,侯长旺,许铁军,魏力.呼中自然保护区土壤分布规律及特性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12(04):12-15.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