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及控制对策

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及控制对策

ID:31369902

大小:10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及控制对策_第1页
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及控制对策_第2页
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及控制对策_第3页
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及控制对策_第4页
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及控制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及控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及控制对策  [摘要]母猪繁殖障碍是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养猪业发展极大的威胁,构成母猪繁殖障碍的因素很多,本文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浅述和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母猪繁殖障碍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283-01  母猪繁殖障碍在养猪业生产中经常遇到,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流产、死产、木乃伊、死胚、不孕、畸形、弱仔和少仔等。  流产:指的是未满怀孕期的任何阶段,胎儿未完成发育前产出,所产出的胎儿一般已死或产出不久即死。  死产:胎儿在子宫内已完成发育

2、阶段,已接近怀孕期或怀孕期满时产出的已死胎儿,一般常于产出前几天死亡;故其大小与同窝的活仔猪相同,眼睛不下陷,由于从未呼吸过,所以肺的小块组织沉于水中。  死胎或木乃伊:指的是怀孕胎儿开始形成钙质以后(怀孕35天后)的任何阶段死后产出的胎儿,如死后较长时间才产出,胎儿因被母体吸收脱水而成为木乃伊。  死胚:在怀孕35天之内胚胎骨骼未形成钙质之前死亡,它们可能完全流产,如在受孕后10天之内,在胎胚定植于子宫之前完全死亡,母猪则在正常发情期稍后几天内重现发情。6  不孕:感染病毒,常因胎儿骨骼已钙化后的任何时期受感染而全部致死,即不产出,也不能完全吸收,造成母猪持

3、久不孕。细菌性疾病引起流产的母猪,因子宫炎而致不孕。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很多,可分为疾病性、机能性、营养性等。  1疾病性原因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  1.1猪细小病毒感染  它属于细小病毒科,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受污染的栏舍,空栏3个多月仍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消化道、交配、胎盘直接感染,污染物和啮齿动物是传染媒介。  诊断要点:仅表现母猪繁殖障碍。怀孕10天以内受感染,胚胎一般可完全吸收,比正常性周期推迟几天后重新发情,怀孕35天左右受感染,可完全流产或怀孕足月时产仔少。怀孕中期感染,往往至怀孕足月产仔时产出不同比例木乃伊。怀孕后期感染,引起死产,初生

4、仔猪死亡或活力下降但带毒。  防治措施:免疫接种,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上海兽研所等单位已试制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可于配种前一个月进行预防接种。加强饲养管理,切断传染源。  1.2猪瘟  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引起。6  诊断要点:(1)母猪无症状,妊娠10天感染,胚胎死亡和吸收,母猪产仔头数少或返情,若仔猪带毒出生不久出现拉稀、四肢麻痹而出现死亡;(2)病死仔猪剖检见腹股沟浅淋巴结出血肿大,肾苍白,表面有针类大小出血点。  防治措施:(1)制定猪瘟免疫程序,做好预防接种工作;(2)加强消毒工作,做好检疫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1.3日本乙型脑炎  由虫媒病毒属B群中的

5、日本乙型脑炎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病,猪常为性成熟时易感。本病的传播媒介为蚊虫,故常于夏季流行。  诊断要点:怀孕母猪感染后,先出现体温升高,沉郁、嗜眠等。继而发生流产、死产、木乃伊。或在一胎中有正常生长的活仔,胎儿产出后,症状减退。  1.4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PRRS)  美国于1987年首次报道,归于冠状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我国在2007年有多个省区均有发生。病猪的鼻腔分泌物,病公猪精液、尿、粪排出,空气传播和感染猪流动是主要传染方式,患病母猪所产仔猪及其粪、尿污染环境,用具、啮齿动物、禽类和野生动物等均可成为本病传染媒介。  诊断要点:体温升高至39.6―

6、40℃,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停食,咳喘、呼吸困难,双耳、腹侧及外阴皮肤呈青紫色,双耳极其明显,故又称蓝耳病。空怀期延长,妊娠母猪流产或早产、死胎、胎衣不下等,所生仔猪共济失调、腹泻、肌肉震颤、眼脸水肿,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死亡率可达100%。  防治措施:(1)做好病猪检疫隔离工作;(2)流行本病猪场,种猪接种PRRS灭活疫苗,20日龄仔猪接种PRRS弱毒疫苗,加强畜舍消毒。  1.5伪狂犬病毒(PRV)6  1902年首次发现,是由疱疹病毒属中的伪狂犬病毒引起。表现为发热和脑脊髓炎,口、鼻接触自然交配为传播方式。  诊断要点:(1)体温41℃,沉郁、呕吐、腹

7、泻、运动失调,肌肉痉挛抽搐,前冲、后转圈。(2)母猪群空怀率高,屡配不孕、流产、死胎、断奶,猪呼吸急促、喘气和疯狂痒,10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高。(3)剖检见脑膜充血,水肿、肾、肝、脾坏死周围有红色晕圈。  防治措施:(1)检疫、隔离病猪。(2)疫苗接种。(3)消毒。  1.6钩端螺旋体病  病原为钩端螺旋体,是一种能感染温血动物和人的自然疫原性传染病,猪分为:急性黄疸型,多见于大、中猪,散发。恶急性和慢性多发生断奶前后至30公斤以下小猪,呈地方性流行,流产型危害怀孕母猪。  诊断要点:受感染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和产出后不久即死亡的弱仔;死产仔猪出现全溶血,腹

8、部脏器灰红色。  防治措施:淘汰病猪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