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城镇渍涝成因及防治对策

洞庭湖区城镇渍涝成因及防治对策

ID:31370594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洞庭湖区城镇渍涝成因及防治对策_第1页
洞庭湖区城镇渍涝成因及防治对策_第2页
洞庭湖区城镇渍涝成因及防治对策_第3页
洞庭湖区城镇渍涝成因及防治对策_第4页
洞庭湖区城镇渍涝成因及防治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洞庭湖区城镇渍涝成因及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洞庭湖区城镇渍涝成因及防治对策  摘要根据洞庭湖区城镇渍涝灾害特点,分析了湖南省汉寿县城镇渍涝灾害的成因,并针对城区地势平坦、排水设施标准偏低、城市路面过度硬化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城镇;渍涝灾害;成因分析;防治对策;湖南汉寿;洞庭湖区  中图分类号F29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2-0204-02  汉寿县位于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西滨,沅澧两水尾闾,县域河流纵横,溪沟交织,湖泊密布,地表水系发达。全县有内河二级支流18条,总长1113.7km,有湖泊70个,面积31533hm2,据县气象局1981―2010年30年记载,年平均降

2、雨量1415.9mm。全县年降雨总量27.3亿m3。其中地表径流12.51亿m3;汇入县境客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43亿m3;地表水资源总量18.05亿m3,属典型的“滨湖”县。目前,汉寿县城区面积14km2,城市人口为15万人,至2020年,县城用地发展规模16km2,城市人口发展规模为16万人,县域中心形成“一路”(汉寿大道)贯通、“三水”(沧浪河、撇洪河、城北河)环绕、“三城”6(龙阳老城、沧浪新城、工业新城)并立的新型城镇化格局。由于县城外围水系构成复杂,城区地势平坦,海拔较低,每当进入雨季,常因暴雨或连续性强降水天气影响,造成汉寿县城区低洼路段积水严重,导致城市交通受阻

3、,影响居民出行、学生上课。更主要与现代城市发展不相适应,为此,为根治城区渍涝之患,对受渍成因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预防或减轻城镇渍涝灾害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和措施[1-3]。  1城镇涝渍成因  1.1先天气候条件影响,特殊地形地势制约  汉寿县城位于县域中部,县城外围水系主要由沟港及湖泊构成。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加上区域年降水量丰沛,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先天气候条件,形成了中心城区易遭受外洪内涝的固有格局。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突发性、短时性暴雨天气愈加频繁。据汉寿县1971―2010年近40年气候资料统计,日降水量≥50、100mm的次数近2

4、0年与前20年比值分别为88∶62与14∶6;且任意连续10d降雨总量在200mm以上的次数比值为17∶8。如2013年9月23日受台风玉兔影响,县城区48h降雨达240mm。因雨势猛,降雨量大,致使县城区部分区域被淹,南岳路中段路面及部分人行道被淹,南岳路实验小学校内,干休所、原二轻局院内,孟奇路、冯家湾等路段,县法院、县人社局、运管处、财政局等机关院内都出现严重积水,平均水深20cm以上,最深处积水逾50cm,给师生教学、居民出行、机关工作都造成了较大影响。这种极端的强降雨过程,其地面径流量大大超过排水管网负荷,从而造成城区地势相对低洼地带较易发生渍水现象[4-7]。  1.

5、2排水设施标准偏低,整体防御能力不足6  主要表现为一是排水系统过水能力不足,淤塞严重。二是城区内电排泵站陈旧,且基本无法运营使用;加之城区内所用电排泵站缺乏统一管理体系,导致雨水排泄不畅。三是龙阳大道主干管设置较高,造成城西新建区的排水由西向东汇入观音港、银水湖排水系统。该主干管雨水外排作用较弱,从而使观音港、银水湖排水系统负担过重,加之东水西调系统的影响,西正街、南岳路地区雨水量超过能承担的排水量,从而导致大雨季节雨水积留。四是大西湖十字港、三堤两港的低港及宝塔河水系等淤积严重,造成大雨季节城区内雨水外排不畅,导致严重内涝。五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西北区观音港排水体系由外围排水体

6、系转变为市内排水体系,原有的排水体系设计无法承担强降雨的排涝任务。同时老城区大多仍沿用直流式或截流式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大量生产、生活污水挤占了排水管径流量,每遇暴雨,受排水管网内高水位顶托,路面雨水排放不畅,导致南岳路、干休所、原二轻局院内,孟奇路、冯家湾等路段易产生短时渍水现象。  1.3城市路面过度硬化,湖泊调蓄能力削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硬化面积扩大,而本应相应配套生态绿地和内湖水系建设却相对滞后,大量天然湖泊、塘堰、沟港被填埋、侵占,使老城区排水沟港及城区起调蓄作用的湖泊严重淤积,原有城市生态中的水系退化甚至消失,削弱了城市雨洪调蓄功能,雨水下渗面积缩

7、小,致使雨、污水不能正常排泄,汇流加快,城区低洼地带积水为患。  2防治对策  2.1加强排水管网建设,提高综合防御能力6  排水管网综合排水能力仍较弱。一方面一些房产开发商对于地下管网不按规划接驳,支管未建或支管与主管连接不上,导致排水不通畅;另一方面湖区城镇过去都是依水(河流)而建,随着河床的抬升,现大多河底高于城市陆地,无论新建还是老城管网改造,其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保持排水通畅却仍然有一定难度。为此,一是要加大经费投入,启动排渍泵站改造建设。加大对岩汪湖、北门河等外排基部泵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