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战后改革

浅析日本战后改革

ID:3137098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浅析日本战后改革_第1页
浅析日本战后改革_第2页
浅析日本战后改革_第3页
浅析日本战后改革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日本战后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日本战后改革  日本战败之后,美国随即以联合国的名义占领日本。其于日本以"根绝日本的战争能力与军国主义"、"通过民主化使日本成为世界国家中的一员"为标的,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行所谓"战后日本民主改革",诸如抢占占领者主导地位,进行"间接统治"、推动"民主化",颁布新宪等等。美国的占领政策固然在某种层面上具有时代意义,然而其对日本固有的深具封建色彩的社会基盘没有,也无法作根本的触动,紧接"冷战"的需要,又对日本旧政治、文化形态采取容留与温存的态度。这就使占领的最后结果并未达至"根绝军国主义"的目的,而留下无尽的历史隐患。 

2、 一、"间接统治"  美国进入日本,首着先鞭的是设置占领机构。日本战败后即建立了由美、英、苏、中、法、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荷兰、菲律宾等11个国家组成的"远东委员会"(FEeastern4Commission)。另外还在日本设立"对日理事会"作为总司令部的咨询机构。然而这些组织仅具原则上的象征意义,美国凭藉占领日本时的"特殊作为",没有在独占日本的问题上作丝毫的让步。此后的日子里,由美国独家支配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部(GHQ)3.操作了日本的一切战后重建事务。对日管理的目的纵有无数,而为其要者则为:其一、根绝日本

3、的战争能力与军国主义。其二、通过民主化使日本成为世界国家中的一员。如坂本太郎所说,上述目的,日本"在短时间里就取得了出色的成效"。为了实现"改造"日本的目标,"公职驱逐"与旧政体解散的工作随即在日本展开。1945年9月,日本军队与其所属机关被"一卒不留"地遣散,同月将东条英机作为一级战犯逮捕,并处以绞刑。1946年1月4日,GHQ发出解散右翼团体及裁撤军国主义头目公职的指令,规定所有战争的"协助者",一概从政界、经济界、言论界的岗位上离开,结果约12万名旧政府公务员遭到"放逐"(解职)的命运。  二、新宪法  美国的占领政

4、策是在麦克阿瑟的领导下推行的。"麦克阿瑟是一位极富有魅力的领导人,他只接受华盛顿的一般性指导","他那种救世主般的思想和言辞感染了正在绝望中寻求鼓舞人心的指南的日本人"。麦克阿瑟有志于将日本改造成符合西方价值的自由与民主的"亚洲瑞土"。占领之初,和平主义与民主主义的浪潮在日本卷扬开来。  美国人认为,只有对日本进行民主改造,才能使这个岛屿国家脱离原来的立国路线,回到国际社会中来。为了这个目标,占领者取消了所有极端国家主义团体,废除所有镇压性法律,释放政治犯,其中也包括共产党。禁止一切旧的陆海军官、政府、企业以及教在此同时,

5、美国决定在日本颁布一部新宪法,以适应"新日本"的需要。由于这时的日本政府混乱不堪没有办法承接这项任务,麦克阿瑟命令自己的参谋班子起草新宪法,经过细微的修正,以1889年宪法修正案的名义公布,并于1947年5月3日生效。意味深长的是,这个宪法并非一遵美国自由体制的克隆物,而以英国议会政治作其蓝本。据说由此这部"新宪法就与日本人的政治经历相适应,得到绝大部分人的热烈欢迎"。  三、政党崛起4  一切都出乎以外。起先,总司令部的官员总认为日本人是服从权威的"臣民",接受美国式民主还需时日,想不到他们却利用"给予的机会",在政治、

6、经济等各个领域中发动如此迅猛的左派运动。与要求民主的积极性相一致,劳动争议的事端也日益增多。日本的报纸与广播,对日本的旧体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抨击,力主将一切旧体制的代表从权力宝座上驱除出去。  应该看到,战后的改革对日本来说是继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又一次大变革。如果说前一次变革(明治维新),是基于西方压力做出的反应与选择,那么第二次变革(战后改革)则是扫除日本军国主义,摧毁前"大日本帝国"而进行的全面强行改革。"明治维新是日本主动从西方引进君主立宪的专制制度,而战后改革是西方社会向日本强行导入现代民主制度"。  实现现代化

7、而在政治制度上依然停留在封建制的"半现代化国家"。23而日本走向比较完全的现代化,则起始于战后的"民主改革"。  给共产主义。日本不仅不再是东亚和平的唯一威胁,而且是民主的基地和美国在世界这个地区的军事基地"。对应国际形势变化,美国将日本捆上冷战的战车,日本的国家主权也因此受到严重损伤。  总之,如果说明治维新是一场不彻底的现代性革命,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战后美国指导下的民主改革也存在着显然的不彻底性。其对日本前现代化的政治与文化形态妥协、容留与温存所致的种种社会与精神上的隐患,还在持续对日本与国际社会发生着不可低估的消极

8、作用。  参考文献:4  [1]引井上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与世界》,《日本历史?21》,岩波书店,1963年版,第201页。  [2]埃德温?奥?赖肖尔:《当代日本人--传统与变革》,商务印书馆,1992年出版,第86页。  [3]埃德温?奥?赖肖尔:《当代日本人--传统与变革》,商务印书馆,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