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豆种植与病害防治

浅谈大豆种植与病害防治

ID:3137185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浅谈大豆种植与病害防治_第1页
浅谈大豆种植与病害防治_第2页
浅谈大豆种植与病害防治_第3页
浅谈大豆种植与病害防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大豆种植与病害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大豆种植与病害防治  北方是一年一熟的春大豆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产区,在国内都因北方大豆产量高、品质好而享有很高的声誉。影响大豆产量、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土壤、水、热、光、风等自然因素,还有施肥、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无论是北方大豆还是南方大豆大致都要经历六个生育期,分别是: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要想实现大豆的高产高收,在每个时期都要十分细心,掌握相应时期的技术,并加以管理。  一、精选良种  在种子的选择上要做到精选良种,尽量选择高油、

2、高蛋白豆种,如:符合前者要求的种子有黑农、东农等;符合后者要求的有二积温带黑农、三积温带黑农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种子的纯度、净度,提高出芽率。除此之外还需做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种,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良种。  二、合理轮作倒茬4  东北地区有效积温较低的大豆集中产区,应大力推行大豆与玉米、小麦、马铃薯隔年轮作,实行大豆与玉米隔年种植或一年大豆、两年玉米的轮作方式,实行土地用养结合,促进各作物均衡增产和耕地的永续利用。种植大豆最忌重茬或迎茬,生产实践证明:重茬或迎茬大豆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黄绿

3、,易感染病虫害,荚少,粒小,显著减产。因此,在大豆生产上要尽量避免重、迎茬,也不宜种在其它豆类作物茬口上。尽量实行三年以上(含三年)合理轮作,不重茬,不迎茬,减轻连作带来病虫害加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适宜轮作方式为实行玉米--玉米--大豆三年轮作制。  三、优化耕作  优化耕作可以为大豆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在进行此项活动时,一定要细心。大豆的耕作不宜重茬,如果前茬是马铃薯和玉米就可以进行大豆的种植,因此,要根据大豆的生产特征来合理采用轮作方式。而且要做到精耕细作,确保所播种的田地的土质疏松

4、、?细碎、?田地平整,从而优化耕作。  四、精量播种  为了获得较好的播种效果,首先,要确定播种时期,北方一般在5月10日前播种;其次,确定播种方法,选用垄上双条精量播种,播种深度在60-75cm范围内,播量误差尽量缩小,不能超过4%。  五、科学施肥  因为肥料施用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着大豆的蛋白质和含油量,因此,在施肥时一定要做到科学施肥。大致需要进行三次施肥:大豆耕作前进行第一次施肥,施用的肥料是底肥,主要是为了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养分。大豆耕作时进行第二次施肥,施用的肥料是种肥,目的是为大豆生长提供

5、所需要的肥料。在大豆的苗期、开花结荚期、鼓粒期等生长期间临时施加的肥料,称为追肥,目的是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大豆健康生长。  六、加强田间管理4  1、开花结荚期管理开花结荚期争取使花多、花早、花齐、增花、增荚,防止花荚脱落是此期管理的主要任务。要看苗管理,保控结合,高产田以控为主,避免过早封垄郁闭,以在开花末期达到最大叶面积为宜。具体措施:封垄前继续锄草,看苗酌情追水肥,初花期对弱苗应追肥,对壮苗不追肥以防止徒长。花荚期追磷肥效果明显,此期内大豆叶面积达到最大值,耗水量增大,蒸腾强度和需水量均达到高峰期

6、。当叶片颜色老绿、中午叶片萎蔫时,要及时浇水,否则花荚易脱落。在盛花末期摘顶心(摘去6厘米顶尖)可以防止倒伏,促使养分多供给花荚。但对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及栽培在瘠薄土壤的大豆不适合摘心。  2、鼓粒成熟期管理鼓粒成熟期是大豆积累干物质最多的时期。促进养分向子粒中转移,促粒饱增粒重,促使大豆适期早熟是这个时期管理的主要任务。这个时期缺水会使秕荚、秕粒增多,百粒重下降。遇旱无雨,应及时浇水,以水攻粒对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有明显效果。  加强田间管理要做到适时间苗、定苗,中耕培土,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田间老

7、鼠防治,及时收获等方面,这就需要种植者全面了解田间管理的这几项内容,并掌握每一过程的操作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田间管理。  七、科学防治病虫害  重点是防治大豆病虫害,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协调与配套,严格控制化学农药施用量。主要有孢囊线虫、根腐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虫、蚜虫等。蚜虫采取熏蒸防治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4近年持续暖冬对大豆病菌和病虫卵安全越冬极为有利。  大豆根腐病: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并造成危害,减产幅度在25%~7

8、5%或更多。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主要症状是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不同程度扩散至下部侧枝,使病茎髓部变褐,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下垂,但不脱落。药剂防治主要应用58%瑞毒霉锰锌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用量均为种子量0.3%~0.4%拌种。  大豆菌核病:大豆菌核病主要浸染茎秆,7月下旬开始发病,浸染初期茎秆上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