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来临时我们如何应对

灾害来临时我们如何应对

ID:31373116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灾害来临时我们如何应对_第1页
灾害来临时我们如何应对_第2页
灾害来临时我们如何应对_第3页
灾害来临时我们如何应对_第4页
灾害来临时我们如何应对_第5页
资源描述:

《灾害来临时我们如何应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灾害来临时我们如何应对  一、洪涝  洪涝灾害包括“洪”和“涝”两种。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积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在我国,春、夏、秋三个季节都有发生洪涝的可能性。5  应对措施:突然遭到洪水袭击时,要沉着冷静,并以最快速度安

2、全转移。安全转移要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人员后其他人员。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心切而贻误避灾时机。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要想办法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当住宅遭受洪水淹没或围困时,应迅速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并想办法发出呼救信号。条件允许时,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

3、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离避开,防止触电。对于因呛水或泥石流、房屋倒塌等导致受伤的人员,应立即清除其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污水。对昏迷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转送医院急救。  二、泥石流  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

4、;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应对措施:泥石流发生前,河流会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发生泥石流时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去,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向泥石流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跑,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要选择平

5、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发生滑坡后不要再闯入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找寻损失的财物。可以马上参与营救其他遇险者。不要在滑坡危险期未过就回发生滑坡的地区居住,以免再次发生滑坡带来危险。滑坡已经过去,在确认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区域、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生活。5  三、地震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其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应对措施: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

6、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人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则应站在门框下方,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旷的地方去。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则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发生地震时,木结构

7、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发生地震时,公共场所的人会因惊恐而发生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往往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四、雷电雷击5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放电现象,多发生在夏季。雷电释放的能量相当大,产生的强大电流、灼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

8、、剧变的静电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给人们带来了多种危害。  应对措施:雷电发生时,如果在室外,应立即停止室外作业,躲进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中。或者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体向前屈,不要躺在地上,尤其不能大家集中牵手靠在一起。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不要开摩托车、骑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