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漠带适生植被的筛选及生态恢复模式

盐漠带适生植被的筛选及生态恢复模式

ID:31374533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盐漠带适生植被的筛选及生态恢复模式_第1页
盐漠带适生植被的筛选及生态恢复模式_第2页
盐漠带适生植被的筛选及生态恢复模式_第3页
盐漠带适生植被的筛选及生态恢复模式_第4页
资源描述:

《盐漠带适生植被的筛选及生态恢复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盐漠带适生植被的筛选及生态恢复模式  摘要: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盐漠带示范基地观测区域内植物群落的物种结构和分布特点进行调查观测及土壤的盐分含量分析,筛选出了红砂、白刺、柽柳、尖叶盐爪爪、无叶假木贼等几种耐盐碱植物,并在试验区内通过人工灌溉(植苗或直播)恢复重建技术进行土壤盐碱改良和生态恢复。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盐分表聚特征明显,土壤深度增加,轻度盐化土壤面积逐渐增加,重度盐化土壤面积显著减小;通过适生植被的人工灌溉(植苗或直播)恢复重建技术,在试验区内不同生态恢复模式下植物物种增加,地表覆盖度有了显著提高,对绿洲盐碱地的植

2、被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为绿洲生态重建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选择和对策。  关键词:盐漠带;植被筛选;土壤盐碱;生态恢复  国内外研究证明,通过对耐盐碱植被的筛选,在盐碱地上种植耐盐植物与当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相适应,既可有效地抑制土壤盐分,改良盐碱地,保持水土,恢复生态,改善生态环境,又能促使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盐碱地种植耐盐植物是当前盐碱地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值得大力推广。本研究通过适生植被的人工灌溉(植苗或直播)恢复重建技术,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盐漠带试验区域内植物群落的物种结构和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为绿洲生

3、态重建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选择和对策。  1材料与方法4  1.1试验区土壤盐分含量测定  根据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典型盐漠带进行的土壤盐分采样的室内分析,研究出土壤盐分含量与1:5土水比土壤溶液浸提液电导率的校正关系。通过对土样的采集,使用电导率仪进行测定,建立出土壤盐分含量与1:5土水比土壤溶液浸提液电导率的校正模型。使用电磁感应式大地电导率仪EM38对144团试验基地的代表性盐漠地带土壤盐分进行电磁感应式调查。最后建立电磁感应式大地电导率与土壤盐分含量的校正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和区域调查数据解译获得0-20cm,20-60

4、cm,60-100cm的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  2结果与分析  2.1试验区土壤盐分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在144团、147团分别建立了自然植被恢复实验与示范。其中对144团试验基地的代表性盐漠地带土壤盐分进行了电磁感应式调查,首先建立电磁感应式大地电导率与土壤盐分含量的校正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和区域调查数据解译获得了0-20cm,20-60cm,60-100cm的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  在20-60cm土层,没有出现土壤含盐量>10.0g/kg的盐土类型区;3.0-6.0g/kg的中度盐化土壤为主要类型,占总

5、面积的70.78%;6.0-10.0g/kg的重度盐化土壤面积占总面积的5.47%;<3.0g/kg的轻度盐化土壤面积占总面积的23.74%。  60-100cm深度土层,没有出现土壤含盐量>10.04g/kg的盐土类型区;3.0-6.0g/kg的中度盐化土壤为主要类型,占总面积的62.86%;6.0-10.0g/kg的重度盐化土壤面积占总面积的1.09%;<3.0g/kg的轻度盐化土壤面积占总面积的36.06%。  准噶尔盆地南缘代表性盐漠带土壤盐分总体分布规律如下:各深度土层中盐分含量为3.0-6.0g/kg的中度盐化土

6、壤为主要土壤类型,都占总面积的59.72%以上。  2.2试验区的建设  144团:采取铁丝围栏封育(150亩)、适当的滴灌补水、播种、移栽苗等多种技术手段,目前示范基地中的植被长势很好,植被覆盖度提高到50~70%,增加了植被种类。经过3年的建设,促进了幼苗的萌发和定居,提高了植被生物量(50%以上)和地表覆盖度(20%以上,局部地段可达40%以上)。增加了生物多样性,试验地内还有长刺猪毛菜、白茎盐生草、盐爪爪、梭梭、和柽柳等植物。通过适量补水后,提高生物量51.32%,红砂幼苗平均每平方米增加2棵。  147团:147团

7、试验地土壤盐碱非常严重,0~40cm深混合土样测定PH值为10.8、含盐量5.6g/kg-10g/kg以上。为了提高移栽树苗的成活率,在示范点按行距5m、沟宽0.9m、深度为0.6m标准,东西方向开挖了38条沟,然后挖宽0.6m、深度为0.8m坑,移栽了柽柳苗,统计结果柽柳苗的成活率达到了85%。通过沟灌补水,激发土壤种子库,恢复盐爪爪,与人工柽柳形成群落,草本植物有灰藜、盐生草、碱蓬、猪毛菜等。  3结论  (1)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盐漠带试验基地的盐碱地进行调查之后发现,4红砂、白刺、柽柳、尖叶盐爪爪、无叶假木贼能够较好

8、地适生当地的环境,是盐碱地植被人工改良的首选耐盐碱植被。  (2)在144团、147团试验区内土壤盐分总体分布规律如下:各深度土层中盐分含量为3.0-6.0g/kg的中度盐化土壤为主要土壤类型,都占总面积的59.72%以上。结合土壤含盐量的测定分析,在该区域土地盐渍化治理和生态恢复中采取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