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发生与防治

蜗牛的发生与防治

ID:3137647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蜗牛的发生与防治_第1页
蜗牛的发生与防治_第2页
蜗牛的发生与防治_第3页
蜗牛的发生与防治_第4页
资源描述:

《蜗牛的发生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蜗牛的发生与防治  蜗牛俗名水牛,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发生危害的主要有同型巴蜗牛和灰巴蜗牛,两种蜗牛外形相似,在田间混合发生,以前主要在雨水较多的南方地区发生。近几年来,随着棚室蔬菜栽培的广泛应用和秸秆还田技术的大力推广,在我国北方地区蜗牛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持续加重,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主要为害豆科、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以及粮、棉、果树等多种作物。自2006年以来,周口市农田蜗牛危害程度也不断扩大,造成作物减产,全市农技人员经常接到农民咨询如何防治蜗牛的电话。鉴于此情,笔者根据蜗牛在农田发生的特点,谈一谈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1形态特征  蜗牛成贝身

2、体分头、足和内脏囊3部分。头上有2对可翻转的触角,眼在后触角顶端。足在身体腹面,适于爬行。幼贝体形较小,形似成贝。  灰巴蜗牛呈圆球形,壳高18~21mm,宽20~23mm,有5~6个螺层,顶部几个螺层增长缓慢,略膨胀,体螺层急剧增长膨大,壳面黄褐色或琥珀色,常分布暗色不规则斑点,并且有细致而稠密的生长线和螺纹,壳顶尖,缝合线深,壳口呈椭圆形,口缘完整,略外折,锋利易碎。4  同型巴蜗牛壳质厚,呈扁球形,壳高11.5~12.5mm,宽15~17mm,有5~6个螺层,顶部几个螺层增长缓慢,略膨胀,体螺层增长迅速、膨大,壳面黄褐色或灰褐色,有细致而稠密的生长线,壳顶钝,缝合线深,壳口呈

3、马蹄形,口缘锋利,轴缘外折。  2危害症状  初孵幼贝只取食叶肉,稍大后以齿舌刮食叶、茎,形成孔洞或缺刻,造成叶片、茎秆破损,僵苗迟发,成苗率下降。严重时咬断幼苗,全部吃光,造成缺苗断垄。比如在玉米上,蜗牛危害始期一般是在拔节期,危害盛期是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即大喇叭口期以后。主要危害玉米叶片,还可危害苞叶、花丝、籽粒等。可造成叶片撕裂,严重时仅剩叶脉。危害花丝造成授粉不良,严重时吃光全部花丝,使玉米不能授粉结实。还可危害细嫩籽粒,造成雌穗秃尖。  3发生规律  据田间系统调查资料显示,同型巴蜗牛和灰巴蜗牛都以成贝和幼贝在潮湿阴暗处,如菜田、绿肥田、灌木丛及作物根部、草堆下、石块下及

4、房前屋后土缝中等越冬,壳口有白膜封闭。翌年3月当气温回升到10~15℃时开始活动,先在豌豆、麦类及油菜等作物上取食为害,蜗牛成贝于4月中旬开始交配产卵,5月底6月初为产卵高峰,气温偏低或多雨年份的产卵期可延迟到7月。卵粒成堆,多产于潮湿疏松的土里或枯叶下,卵期14~31天。4  因为蜗牛为雌雄同体,除异体交配受精外,也可以自体受精繁殖。每只蜗牛每年可产卵6~7次,每次平均可产卵200粒。稍大的蜗牛每次可产卵300~400粒,而且蜗牛的生殖不受年龄的限制。在同等适宜的生殖条件下,蜗牛越大产卵量就越多。蜗牛喜阴湿,如遇雨天,昼夜活动为害,在干旱情况下昼伏夜出活动,爬行处留下粘液痕迹。干

5、旱季节便隐蔽起来,不食不动并用蜡状白膜封闭壳口。干旱季节过后又为害夏播作物,如玉米、大豆等,11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在温室及大棚内发生早,为害期更长。  4重发原因  4.1气候条件较适宜。夏秋季降水偏多,田间湿度大,利于成贝取食、产卵。  4.2生态环境利于其发生危害。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缺乏,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部分田块耕作粗放,田间及路边沟渠杂草得不到及时清除,植株残体长久置于田间路边,加之小麦已全部用联合收割机收获,麦秸撒于田间,为蜗牛提供了适宜生存繁衍的场所,田间条件有利于蜗牛卵孵化和幼螺生长取食。  4.3农民对蜗牛缺乏足够的认识。蜗牛繁殖力强,蔓

6、延迅速,危害严重,多数农民缺乏蜗牛的防治技术,不能抓住防治适期,进行有效地控制。  4.4天敌数量极少。天敌少,自然控制能力弱,有利于蜗牛的发生蔓延。蜗牛的主要天敌有老鼠、蟾蜍、蛇、刺猬、步行虫、晰蜴等。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及环境条件的日益恶化,最近几年的调查发现蜗牛的天敌很少,调查中很难找到。  4.5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加快了有害生物的蔓延。蜗牛成贝、幼贝及卵附着在作物秸秆或残体上,通过长距离的运输而被广泛传播,加速了其蔓延速度。  5防治措施  5.14农业措施。采取清洁田园、铲除杂草、及时中耕、排干积水等措施,破坏蜗牛栖息和产卵场所。进行秋季耕翻,使部分越冬成贝、幼贝暴露于

7、地面冻死、晒死或被天敌啄食。特别是成贝怕高温干旱,晒数小时即可死亡,卵块暴晒数秒钟即可爆裂死亡。人工捕杀,于傍晚、早晨或阴天蜗牛活动时,对植株上的蜗牛进行捕捉,集中处理;或于傍晚用树枝、杂草、蔬菜叶等作诱集堆,每隔3~5m放置一堆让蜗牛潜伏于诱集堆内,次日清晨再集中捕捉。在作物的四周或行间撒一层生石灰,但不要撒在作物的叶片上,以免影响光合作用。蜗牛晚间出来取食时碰到生石灰会失水死亡。每667m2用生石灰5~7千克,地面潮湿时效果较差。  5.2药剂防治。于发生始盛期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