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绿色大豆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应用

论绿色大豆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应用

ID:3137712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论绿色大豆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应用_第1页
论绿色大豆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应用_第2页
论绿色大豆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应用_第3页
论绿色大豆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绿色大豆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绿色大豆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应用  [摘要]大豆作为北方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科学种植,机械化生产的方法也备受关注。种植绿色大豆全程机械化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大豆的销售价格,主打绿色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本文通过对传统大豆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种植大豆中,产量少质量低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提出全程机械化种植绿色大豆的新概念,从而对提高大豆的产量,提升大豆的品质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大豆种植机械化绿色无污染  [中图分类号]S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212-01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

2、物和油料作物,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近年来,由于天气、土地、技术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大豆的生产遇到了许多问题。从大豆的播种到收获,有许多生产环节达不到技术标准,出现了诸如种植水平低、品质差、产量低、受灾程度大、效益低的问题。利用科学方法,通过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种植绿色大豆,并将种植环节系统化,不但可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大豆的销售价格,主打绿色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1.大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4  1.1豆种缺乏精选。优良的种子是保证大豆提质、增产、增效的先决条件,目前,大豆种子普遍都存在的问题是:发芽率低、品质低、纯度低,简称

3、“三低”。  1.2土壤缺乏深度。大豆主要靠毛根区尖部,吸收水分和养分。大豆生长需要在疏松、深厚而肥沃的土壤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我国北方地区实行连年耕种大豆即一块田地多年耕种一种农作物,导致大部分豆田土壤板结,耕作层只有15cm左右,大豆难以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这就直接影响大豆正常生长。  1.3耕作缺乏科学的温度和密度。作为绿色植物的大豆,阳光(特别是其中的红、蓝光)和二氧化碳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由于气候环境变化多端,土地有效积温不足,地温低,直接影响大豆这种喜温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为了提高大豆产量,追求经济效益,大豆种植往往没有依据科学的密度,下种量过大造成大豆生长因植株过密而

4、落花落荚,并且降低了净光合率,大豆生长后期出现荚稀、秆高、产量低的现象。  1.4作物施肥缺乏科学。大豆的吸肥时间长,前期需肥少,后期需肥多,所以整个生长过程都需要肥料供应,在这过程中,氮、磷、钾、钙和微肥缺一不可,而大多数农民施肥只选择农药和二铵,缺乏科学施肥出现了生产成本增加而大豆产量却不高的问题。  1.5大豆缺乏合理杀虫和收割。大豆施用化学灭草剂过多,使得农药残留量超标,直接影响大豆的品质。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用机械收获大豆,可以提高缩短收获时间,可是大豆机械收获普遍存在破损率高的现象,机收破损率高达15%以上,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  2.大豆全程机械化应用的意义和可行性分

5、析4  2.1意义。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当前粗放式的种植管理模式,使农民在效益上已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农业管理部门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通过绿色大豆种植全程机械化项目的实施,从而使大豆产量能提高10%以上,品质也提高一个等级,使土地增收、农民增效,主打绿色牌,搞绿色农业是既定方针。  2.2可行性分析。我国的大豆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大豆机械化生产从无到有已基本上实现了整地和播种的机械化,只是收获和机械化锄草还比较落后。根据我国地方的实际情况,深人研究大豆生产各环节机具的综合使用,取得合理的组合匹配,为不同经营能力的用户提供配套应用方案获得最佳效益是非常重

6、要的。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在大豆种植上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并且各个生产环节如播种、整地、施肥、锄草、收获已经开始向大型智能化方向发展。他们开始通过卫星定位系统来确定整地的地块和深度,播种、施肥、喷洒灭草剂量的大小,收获的时间等。因此,他们在大豆生产方面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种植。  3.大豆机械化种植流程  3.1加强机械中耕深松,提高蓄水保肥能力。一是要根据墒情选择好作业时间,及时进行中耕深松。二是采用窄深松铲,进行中耕深松,防止伤根;三是通过加深垄沟的耕层,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渗水蓄水能力,保水保肥,供大豆生长使用。  3.2推广机械精密播种,实现大豆合理密植。一是在大豆播种之前

7、,要认真检查和调整大豆播种机排种部件的间隙,尽量减少排种部件的“磕籽”4现象。二是在保证大豆种子纯净度和发芽率的基础上,按大豆品种和播种方法的技术要求,严格控制播种量和播种质量,确保大豆植株分布合理。  3.3实行科学深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一是按照位置肥效理论,实行机械分层深施肥。第一层在大豆种子以下5-7cm,第二层在大豆种子以下10-15cm,肥量比例为1:2,上层少,下层多。保证大豆生长后期不脱肥;二是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按照大豆需肥特性和测土结果,控制氮肥施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