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观念要具有先进性

设计观念要具有先进性

ID:31377231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设计观念要具有先进性_第1页
设计观念要具有先进性_第2页
设计观念要具有先进性_第3页
设计观念要具有先进性_第4页
设计观念要具有先进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设计观念要具有先进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设计观念要具有先进性  翟立原,曾任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活动处副处长、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素质研究室主任;现为中国科普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著有学术文章百余篇,图书10余部。  在撰写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时,一定要注意贯彻创新性原则。这就是说,科技辅导员应在坚持科学性和教育性的同时,亦要注意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不断发展与创新。这就要求,设计者自身观念需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而不断变革,坚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使科学教育活动随时代发展而保持具有先进性――这恰恰

2、是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具有创新性的要素之一。  作为科技辅导员,如果要实现撰写的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具有创新性,就要通过随时随地的信息收集、理论学习、实践体验等,首先使自身的设计观念具有先进性,即设计观念要符合时代科技、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而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从全球科学教育及相关发展趋势中领悟新思潮  学会从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中找出新路径5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了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它也必然全面渗透并深刻影响到科学教育的理念、模式

3、和走向。如果广大科技辅导员能够尝试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科学教育的变革紧密结合,就可以通过自身实践跟上新的思潮,促进科学教育活动在体现先进性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  例如,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出现的慕课和微课,则可以使大规模并且个性化的科学学习活动成为可能,让全球各国或国内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同人群共享优质科学教育资源成为现实。  在上述信息化和科学教育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影响下,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科技教育机构,利用国外同类机构的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开始以慕课的形式,让中小学青少年体验国外优秀科学教师采用讲授型、

4、演示型和实验型等多种教学模式进行的互动式科学传播活动,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而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学校和校外机构的科技辅导员,也尝试利用校外科技活动资源形态的“碎片化”、“微型化”、“主题化”,逐渐开发出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让中小学青少年体验到新的学习科学的模式。而由此形成的相关科学教育活动方案,亦都充分体现出撰写者设计观念的先进性。  善于从发达国家科学教育规划中探索新理念  STEM代表自然科学(Science)、技术(Tecimology)、工程(Engineerina)、数学(Math

5、ematics),而STEM教育就是自然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的教育。鉴于美国高中毕业生报考大学自然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相关专业的比率很小,为了提升国家竞争力,美国政府长期以来都在推行一项鼓励鼓励高中毕业生主修大学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的计划――STEM教育计划,并不断加大高等院校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投入,以获得更多具有STEM学位的未来人才――5这是衡量国家科技和经济实力是否增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原本面向高等院校的STEM教育计划

6、开始向中小学延伸,自然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相关专业教育也从大学生向中小学生迁移。2014年,美国政府提出的STEM国家人才培育策略,专门针对中小学STEM教育提出实现各州STEM创新网络合作、培训优秀STEM教师、建立STEM专家教师团、资助STEM重点学校和增加STEM科研投入等具体的规划,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  实际上,从广义的科学来看,自然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都应包含在内。在中小学推行STEM教育模式,绝不是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大科学”的框架下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

7、合,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和数学素养的早期综合培养,以更好地为高等院校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STEM后备人才。  上述新的教育理念,已引起我国许多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的关注。一些科技辅导员应用STEM教育模式,把握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和数学素养的整体培养,已设计出了具有创新性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在全国大赛中获奖。  从我国社会环境及相关发展变革中凝聚新视角  尝试从我国社会环境发展中悟出新变化  例如,从20世纪80年5代开始,以环境保护为内容的科学教育活动,已在我国

8、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环保类科学教育活动在促进青少年了解与环境相关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行为和习惯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进入2l世纪以来,特别是2009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上,当中国政府向全世界郑重承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那一刻起,我国就开始了低碳时代的新纪元。这一新变化对原有的环保类科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体现“低碳”这一时代特性。  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