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波聚合技术及系统影响研究

载波聚合技术及系统影响研究

ID:31378008

大小:11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9

载波聚合技术及系统影响研究_第1页
载波聚合技术及系统影响研究_第2页
载波聚合技术及系统影响研究_第3页
载波聚合技术及系统影响研究_第4页
载波聚合技术及系统影响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载波聚合技术及系统影响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载波聚合技术及系统影响研究  为了阐明载波聚合的概念并澄清相关的技术误区,首先总结了载波聚合相应的关键技术,随后在此基础上,概括性地从系统结构、工作机制和安全等多方面分析载波聚合对现有LTE系统的影响。通过分析,前瞻性地剖析了载波聚合可能的发展方向,为今后的LTE-A建网提供参考。  载波聚合HARQ跨载波调度动态频谱LTE-U  InordertoillustratetheconceptofCAandtoclarifysomerelatedtechnicalmisunderstandings,firstthi

2、spapersummarizedsomekeytechniques.Afterwards,itanalyzedCA’seffectsoncurrentLTEfromaspectsofsysteminfrastructure,workingflow,andsecurity,etc.Basedontheanalysis,thepaperforecastapossiblefuturedevelopmentdirectionforCA,providingreferenceforLTE-Anetworkconstruct

3、ion.  CAHARQCAscheduledynamicspectrumLTE-U  1载波聚合的概念及分类  CA(CarrierAggregation,载波聚合)是指由两个及以上的LTE载波单元捆绑而形成的LTE-A(LongTermEvolution-Advanced)系统频带[1-2]。在载波聚合中,用户终端在上下行被配置成不同数量的载波资源,通过类似捆绑的方式达到多载波使用的目的,从而提升系统吞吐量。其中,与终端维持RRC连接的载波,称之为PCC(PrimaryCarrier9Component,主

4、载波),其它载波则称之为SCC(SecondaryCarrierComponent,辅载波)。载波聚合最早在3GPPR10版本中引入,而在R11中则实现了不同子帧配比下的载波聚合,到了R12阶段,则完成TDD与FDD间的载波聚合。  载波聚合经常与多载波及联合扩展混为一谈,因此本文需要做出澄清。在多载波中,每个终端只能接入一个载波,传输速率受该载波带宽的限制[3],但在载波聚合中,终端可以同时接入两个及以上的载波,同时进行上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可以自由地在聚合载波间实现负载均衡,而多载波系统的负载均衡则必须经过

5、系统切换来实现。联合扩展[4]则与载波聚合类似,属于LTE系统带宽扩展的一种方式,不同的是,联合扩展是通过对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子载波的带宽进行压缩,从而增加相应频带内子载波的数量。由于减小了子载波带宽,LTE系统需要重新设计物理信道与调制编码方案,兼容性较差。  作为LTE中的标志性技术,载波聚合同样需要遵循后向兼容及影响最小化的原则,即对每个载波资源的处理尽量与现有LTE系统类似,以保证各类终端能顺利接入网络。对系统协议的修

6、改也要尽量小,尤其是物理层,以保证组网成本低、容易推广。在这两个前提下,载波聚合的分类如下:  (1)从上下行链路的角度区分,载波聚合可分为对称载波与非对称载波[4],两者的差异为后者上下行配置有不同数量或带宽的载波,但会带来切换及保持载波聚合连续性的困难。  (2)从载波连续分配的角度区分,载波聚合可分为同一频带内连续载波(Intra-BandContiguous)、同一频带内非连续载波(Intra-Band9Non-Contiguous)和不同频带内非连续载波(Inter-BandNon-Contiguou

7、s)三种。三种聚合方式尽管要求不同,但在信令面和用户面都采取相同的解决方案,以保持后向兼容。  (3)从数据流聚合的角度区分,载波聚合可分为MAC层聚合和PHY层聚合[5]。前者的载波在物理层维持原有结构,如链路自适应、HARQ等,每个载波都有传输块,数据流被分配到不同载波,并由MAC完成聚合,而PHY层聚合则让所有子载波共享一个传输块,使用统一的调制编码,共用一个HARQ进程和相应的ACK/NAK反馈机制。相对而言,MAC层聚合相对现有LTE系统改动小,适合平滑过渡。  2载波聚合的关键技术  载波聚合的关键

8、技术主要体现在对功率控制、上下行控制信道设计的修正,以及对现有物理层、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调度及切换的影响。涉及到对现有LTE系统的影响,将统一在下文叙述,这里着重介绍功率控制与信道设计[6]。  (1)上行控制信道  LTE的上行控制信道主要包括PUCCH和PUSCH。由于LTE-A载波聚合使得一个上行载波与多个下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