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雨节灌技术的推广应用研讨

集雨节灌技术的推广应用研讨

ID:31379727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集雨节灌技术的推广应用研讨_第1页
集雨节灌技术的推广应用研讨_第2页
集雨节灌技术的推广应用研讨_第3页
集雨节灌技术的推广应用研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集雨节灌技术的推广应用研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集雨节灌技术的推广应用研讨  摘要: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背景下,耕地压力随之加剧,而在干旱或者是半干旱地区,为了深入挖掘粮食增产的潜力,应当对集雨技术予以创新,保证为农作物提供所需用水。但是,这些区域的降水通常是不规律的,而且分布也并不是十分均匀,同时,与农作物的生长期错时和错位,所以,降雨一般都无法发挥作用。而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临时性大雨或者是暴雨危害也逐渐成为市政管理工作的重点。为此,城乡统筹集雨并综合开发利用逐渐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集雨节灌技术;推广;应用;探讨  一、设施集雨提高大田作物单位产量  (一)集雨场硬化材料出现本质变

2、化  所谓的农业设施集雨指的就是对棚室骨架覆盖塑料薄膜,而集雨场硬化材料的本质变化,使得集雨的效率有效提高,而且,径流能够形成所要求的有效降雨量不大。现阶段,效果最好的集雨材料就是塑料薄膜,在实际集雨的过程中应用塑料薄膜,这种材料十分干净而且卫生,不需要栏污栅,就能够直接进入到窖或者是池中,实现储水备用的目的[1]。而通过这种方法集雨,其水质与喷灌和滴灌的标准要求相吻合,并且适用的范围很广,具有理想的应用前景。  (二)成本不高4  移动大棚骨架设施集雨与相同面积硬化集雨场进行对比,其成本的投入不高,而且实际费用仅仅是大棚正常费用的60%,所以,具有明显的成本效益。

3、延安市志丹县对移动大棚结构进行推广使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设施蔬菜的春提早和秋延后,并且临时拆装来开展蔬菜保护地的生产工作。目前,蔬菜基地发展的速度很快,同时,农业示范园区连片建设全面推进,所以,温室大棚也逐渐成为天然的集雨场。而现阶段,在蔬菜生产方面,设施集雨这种方式已经得到示范推广,特别是在干旱缺水的山区,同样需要在大田作物的种植中推广使用集雨节灌生产技术。  (三)操作简便  这种设施集雨的方式,棚室骨架的成本不高,而且能够机动装配,移动十分方便,操作也十分简单。由于集雨设施估价不需要对风或者是雪的荷载和室内操作空间的需求进行全面考虑,只要是大型的水窖或者是

4、水池周边机动架设置临时的集雨集流场就能够实现大面积集雨的目的,而且集雨量很大,效率也十分明显。  二、以农艺节水需求为核心改进节灌技术  (一)统筹考虑生物、农艺与工程节水  与常规水源灌溉相比,集雨灌溉有明显的不同。其中,集雨灌溉属于补充灌溉,所以,必须要节灌,通常在水资源不足或者是其他水资源利用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使用,是一种辅助措施[2]。然而,即便集雨节灌实际的效益很高,也同样存在自身的局限。所以,在规划设施集雨工程之前,应当对抗旱与耐旱作物品种的选择和配套农艺节水模式进行全面地考虑,确保产投比效益最大化。  (二)注意因素4  对栽培种植作物进行选择以后,需要

5、重视三方面因素:第一,作物全生育周期内的水分需求总量;第二,根据生育期内的水分敏感系数来明确最适宜的补灌时间;第三,明确最佳灌水定额,确保单位灌水以及补水量作物增产数量的最大。  (三)通过保出苗最大用水量明确栽培作物节灌与补灌模式  因为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地形与地貌十分复杂,所以,集雨出水量也十分有限,在输出方面的难度也很大,所以,在防旱与抗旱的时候,需要使用坐水播种与注灌及覆膜渗灌等多种模式[3]。  三、完善并创新传统耕作制度  在干旱缺水地区推广使用集雨节灌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改革并完善现代农业耕作制度,也就是改进并创新耕作措施与保水措施。现阶段,配套耕作

6、的措施包括免耕技术和地面覆盖等。而保水措施则是在覆盖的基础上,使用化学制剂与不同类型抗旱保水剂来进行。现代农业技术的最明显特征就是经济、高效且精准。而在耕作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地组装配套高新技术,对这些配套技术进行推广需要紧紧围绕集雨节灌的主题开展[4]。另外,在非充分灌溉原理研究方面包括两点:第一,缺水对作物的敏感和量化理论,对作物缺水敏感时期予以深入研究。简单地说,就是对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于水量要求的敏感程度。第二,有限水量灌溉系统的优化管理理论应用及相应的模拟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单位水量最理想的经济效益,通过有限水量获取最大收益。  结束语:4  综上

7、所述,集雨技术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能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水资源,特别是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由于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接近极限,所以,必须要重视雨水资源的使用,通过集雨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文章对设施集雨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且针对节水的实际需求合理地改善节灌技术,同时,对耕作制度进行改革,进而提高集雨量,扩大集雨面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水源,促进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农作物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曾瑛,倪云玖,侯志华等.山区集雨节灌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291.  [2]张艳,贾志宽,邴昊阳等.集雨节灌种植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