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不育系吉521a的选育及应用

高粱不育系吉521a的选育及应用

ID:31379995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高粱不育系吉521a的选育及应用_第1页
高粱不育系吉521a的选育及应用_第2页
高粱不育系吉521a的选育及应用_第3页
高粱不育系吉521a的选育及应用_第4页
高粱不育系吉521a的选育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粱不育系吉521a的选育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粱不育系吉521A的选育及应用  摘要高粱不育系吉521A具有不育性稳定、花期长、配合力高、综合抗性好、一般配合力高等优点,且制种和繁育产量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吉521A为母本选育的食用高粱杂交种吉杂305为中晚熟品种,综合抗性好,淀粉含量高,是吉林省选育的第一个口感最佳的食用高粱杂交种。介绍了吉521A的选育方法、特征特性以及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粱雄性不育系;吉521A;选育;繁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S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8-0031-01  高粱是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吉林省中西部是我国高粱主产区,栽培面积占全国的近1

2、/5。20世纪50年代,高粱不育系3197A引入我国后,高粱杂种优势得以实际应用。因此,高粱不育系选育和应用在高粱杂交种的产量提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粱不育系机理复杂,选育技术难度大。选育出抗逆性强和配合力高的不育系是培育高产优质高粱杂交种前提条件。  1选育目的  选育高配合力,抗丝黑穗病、叶斑病、降低株高抗倒伏的雄性不育系,解决高粱生产中的高产、多抗等实际问题。  2选育经过6  以406B为母本,406B具有V4血缘,有抗丝黑穗病、抗叶病,穗大、粒多、育性稳定、配合力较高的特点。父本ICS-34B(从辽宁农科院引进)抗丝黑穗病、早熟、抗蚜虫、配合力高。  利用人工去雄与有性

3、杂交技术、以406B为母本,以ICS-34B为父本,通过人工去雄有性杂交技术,将ICS-34B基因导入406B中,经吉林和海南两地的6代自交选择和早代抗丝黑穗病接种鉴定,有效剔除了不抗丝黑穗病、不抗蚜虫、不抗倒伏、叶病重、败育高的后代,留下抗性好、植株高度适中的吉521B。  杂交后代自交6代后开始回交转育,1996年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得F1种子,同年海南播种F1种子,1997年夏季在F2代群体中选出一批单株,经过南北方加代选择,1999年由F6代选育出高代系[1]。  高代系利用不育源进行回交转育,从中筛选出不育系及保持系,然后经公主岭、海南基地反复回交选育而成。  各回交世代回交转育

4、时,每年在公主岭进行抗丝黑穗病鉴定,开花期植株丝黑穗病症状充分表现后,选择不发病或抗病株行内的可育单株进行回交,淘汰发病率高的株行,筛选抗丝黑穗病株行。同时对败育率高的株行进行淘汰,同年在海南进行回交加代。2002年回交6代时不育系与保持系株型一致,2005年选育出杂交种吉杂305,根据当年的回交区号即定名为吉521A。  3特征特性  3.1植物学特征6  吉521A不育系幼苗绿色,叶脉白色;前期长势中等,分蘖力强。叶片数17片左右,较上冲;株高85cm左右;紧穗,纺锤形,穗长13~16cm,单穗粒重50~60g,千粒重31~34g;红色颖壳,硬壳,白色圆粒,不着壳;生育期118d,

5、为中熟型。  3.2生物学特性  3.2.1不育性稳定。不育系开花时花药瘦小,自交不结实,不败育,白色羽毛状柱头;保持系白色羽毛状柱头,黄色花药,花粉量大,花期长。  3.2.2配合力高。吉521A具有非常高的一般配合力。在产量、穗粒重、穗粒数等方面的一般配合力均较高。  3.2.3抗逆性强。吉521A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叶色浓绿,抗叶部病害,活秆成熟;抗叶斑病,抗丝黑穗病,还具有抗蚜虫、抗旱、抗涝等多种抗性。  3.2.4繁制种产量高。吉521A穗大,粒多,遇逆境无小花败育,接受花粉能力强,一般产量3000kg/hm2左右。  4不育系吉521A应用  4.1直接利用 

6、 吉521A是利用2个具有远缘血统的亲本,经人工去雄有性杂交选育而成。保持了双亲的遗传距离,适应性广,推广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高粱杂交种吉杂305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以吉521A为母本,以0-30为父本,于2004年组配而成。2008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中晚熟品种,中抗丝黑穗病,抗倒伏,高抗叶斑病,是吉林省最早选育的优质米杂交种,该品种食口性好、淀粉含量极高[2]。  吉杂305杂交种主要特点:中晚熟种,出苗至成熟126~1276d,需积温2650~2700℃,幼苗绿色,19片叶,株高175~180cm,根系发达,籽粒圆形粒,红壳,黄白粒,千粒重31~34.6g,角质率36.3%

7、,穗长27.5cm,穗型中散,着壳率12.1%。吉杂305经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种鉴定,2006年和2007年表现为中抗丝黑穗病MR(12.5%和17.2%),抗倒伏,高抗叶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蛋白质含量5.83%,淀粉含量79.54%,脂肪含量4.6%,单宁含量0。2005年吉林省产比试验,吉杂305平均产量为11600kg/hm2,比对照四杂25号平均增产16.6%;2007年吉杂305平均产量8387.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