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课”中摘秀

“秀课”中摘秀

ID:31386081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秀课”中摘秀_第1页
“秀课”中摘秀_第2页
“秀课”中摘秀_第3页
“秀课”中摘秀_第4页
“秀课”中摘秀_第5页
资源描述:

《“秀课”中摘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秀课”中摘秀  时装表演又叫“时装秀”。用来走秀的时装不一定立马流行,但不可否认其中有引领潮流的元素。  “秀课”与时装秀类似,尽管秀出的课不一定是高效课堂,但也有引领课堂前行的元素。教研新常态应该关注并提取这些元素,用以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与巩固,促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理念落地。  倒“带”  九(2)班的化学课在实验室上得正酣,全班师生都全神贯注,连十几位前来看课的老师也被课堂的和谐互动牢牢吸引。  “……好,同学们已经阅读完实验提示,现在两人一组开始实验。记住,看自己的哪些操作会导致实验失败。”李老师有条不紊地指挥着。  只见各小组的

2、学生在盛有醋酸、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支试管里,分别滴进了两滴石蕊,然后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紧接着,他们又重新取出三支试管,分别倒入大约2毫升的醋酸、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个滴加两滴酚酞,并再一次记录自己看到的现象。  实验并不复杂,几分钟后20个小组的实验都结束了。  “现在,请大家观察你们小组桌上的酚酞溶液变色了没有?”  “啊?”几声惊呼,打破了课堂的平静。  “谁能告诉我,什么时候由于什么错误操作,导致酚酞被污染了?”6  ……  “可能是酚酞滴管沾上了氢氧化钠。”  “可能是滴管本身不干净吧。”  “我们没有违规

3、,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污染的。”  “好,没关系,在你们实验的时候,我派出了几路‘侦察兵’,让他们来告诉你们,是什么地方出了错。”  我这才发现,先后有三位学生走上讲台,将几部手机递给了李老师。李老师随即将手机拍到的视频上传到了电子白板。  ――第一个视频里,两位同学的操作极为规范,但实验结束时,桌上瓶里的酚酞还是被污染了。  ――第二个视频里,那位女同学将装有酚酞的滴管,接触到了氢氧化钠,很快就引发了一片笑声。  ――第三个视频,一切正常,酚酞没有被污染变红。  李老师问:“谁发现了第一组实验中的错误操作?”  实验室里静悄悄,没有人做声,好半天,才有

4、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冒出来:“是不是滴管本身不干净啊?”  “不对,滴管要是不干净,酚酞在一开始就红了”。  有力的驳斥,让课堂立马又恢复了平静。  “会不会是氢氧化钠溅起来,污染了酚酞滴管……”  “会不会……”  没有一个人理直气壮,开口发言说的全是“会不会……”。  “好,让我来倒一次‘带’6,大家仔细观察,然后再分析是什么原因。”  “倒带”,在20年前使用盒式录像带时,是极为普通的操作,可是,当录放机进化到了电子白板时,“倒带”就再也看不到了。今天,李老师利用这节公开课,用“倒带”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确秀出了亮点,让慕名来看课的老师都为之一震

5、。  “倒带”很顺利,当“带”倒至酚酞变红的那一瞬时,李老师在这个关节点停了下来,接着“小进”“小退”了两次。  白板上的镜头静止了,然而学生们的思考却活跃了起来。从画面上看,进行实验的学生操作没有出错啊,可是为什么酚酞偏偏变红了?  “我想,是酚酞滴管深入试管太低,氢氧化钠溅起来污染了滴管的原因。”  “我想,是酚酞滴管接触试管内壁,被氢氧化钠污染了。”  ……  这一次的发言,学生们的口气都变得干脆起来,而且都冠有“我想”。  李老师笑了,他鼓励大家说:“谁能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结论,以后该怎样关注这个细节操作?”  “装有酚酞的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太

6、深,以免滴管被溅起来的试剂污染。”  “应该说,装有指示剂的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太深,以免被溅起来的试剂污染。”  李老师又一次笑了,他说:“这是刘晓音发现的,我们就把它叫做‘晓音规则’,好吗?”6  “好!”在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后,他在白板上敲上“晓音规则”几个字,并按下键盘,让白板跳出早就准备好的一行字:“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太深,以免被溅起来的试剂污染”。  摘秀  说实话,从整个化学教材的处理过程看,这节课上,教师用电子白板凸显的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教学弱点”。正因为不是重点,不是难点,所以学生经常在此出错。正因为不是教学重点,不是学习难点,所以用“倒

7、带”来强化处理它,就有“做秀”之嫌。  但是,这次做秀,还是受到了不少看课者的好评,不是因为别的,恰恰是“倒带”引起了学生对过程细节的关注。  李老师到底要秀什么?  课后,我与他有几分钟简短的对话,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我,就是要秀“倒带”,就是要用倒带技术,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酚酞被污染’这个载体?”  “因为这里容易滑过,学生很难发现错误细节。”  我沉默了,他说的的确不错。但我依然觉得这种做秀不划算。觉得不划算的我进入下一轮思考,倘若摒弃“教学弱点”,用教学重点、难点来做“倒带”处置,会不会更好?能不能将“

8、倒带”做成微课,用以促进高效课堂,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我说不清。  第二天,这次“倒带”视频被发布到网上,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