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物理解题策略的方法训练研究

关于高中物理解题策略的方法训练研究

ID:3138824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关于高中物理解题策略的方法训练研究_第1页
关于高中物理解题策略的方法训练研究_第2页
关于高中物理解题策略的方法训练研究_第3页
关于高中物理解题策略的方法训练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高中物理解题策略的方法训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高中物理解题策略的方法训练研究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对于教育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想要学好物理知识,就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为基础,帮助学生学好物理知识。基于此,针对高中物理解题策略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高中物理解决策略方法分析训练研究对于高中物理来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难以学懂的现象,这样也就降低了学生解决物理习题的效率。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

2、效率,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学会怎样解决物理问题,才能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一、做好审题建模工作4  这里所指的建模,其实就是将物理问题进行简化处理,等效程理想对象参与理想过程。就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比较常见的模型主要分为:第一,是对象模型。在对象模型中主要包括了质点以及弹簧振子等。第二,是过程模型。在过程模型中主要包括了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以及弹性碰撞等。因此,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先从大处入手,分析出题目中的情境,并提炼出物理对象与过程模型,从而掌握实际物理问题。另外,想要做好快速建模工作,首先,要

3、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草图,全面展现出物理过程与情境。在画完草图以后,学生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而这也成为了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出完整的物量关系,并将繁琐的物理问题进行简化与形象化。其次,是要利用好传统的经典模型,通过将比较繁琐的物理场景进行整合以后,可以让学生将比较陌生的模型转化为自身所熟悉的模型,这样学生也就可以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了。最后,学生在面对物体多与过程复杂的题目时,应当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反复进行阅读,以此来掌握题意。如在压缩得轻弹簧上金属块m卡在矩形箱中,并且在箱上下底板装置压力传感器,其示数为F上以及F下,并且箱子的数值方向中金属块没有离开上

4、顶板,同时在箱子以a=2.0/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进行匀速运动。在上下底板中压力传感器中的示数为6N、10N,若是其F上=1/2F下,那么箱子怎样运动,并且在此过程中g=10m/s2。在根据这一问题进行求解中,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这样将会得到F上mg+F下ma,并且这一定律中的F上=6.0N,而F弹=F下=10.0N,以此来分析将会得出m=0.5kg。并且在这一物理题目中,其中根据题意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辨识金属块没有离开上顶板。因此,这就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弹簧额形变量是没有变化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其中电梯下底板的压力传感器示数没有发生变化,学生了解这一点,其

5、解题思路也会越加的清晰。其中,在F上=1/2F下=5N时,可以利用牛顿定理得到F+mg-F=ma,在这里a值为0,那么便可以得出运行方式为直线匀速运动或者是静止。所以,学生必须要充分掌握好题意,以此来提升做题的效率。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4  在面对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出题意,从而明确题目中的已知与未知条件,同时还要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其次是学生要仔细分析出题意,通过将已知与未知条件与学习过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可以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另外,在学生深入分析完题意以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找出解题的关键环节,并判断出解题的方法,并从中选择出最适宜的思

6、路来解决问题。且在思考的过程中,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以此来开阔自己的思路。最后,学生还要根据已知条件来逐渐推理,避免出现匆忙作答的现象。如学生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简单的关系图,并将文中的题干转化为物理符号与公式,同时还要利用示意图进行表达,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自己的直观感受上观察物理变化的过程,还可以结合这一过程,减少分析题干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解题的效果。  三、整体法解题  对于整体法来说,主要是将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整个系统,以此来进行对象的研究以及分析,在高中物理解题中,整体法适合于力学知识的解题。在计算整体的合外力时,作为

7、整体的作用力属于系统内力不需要进行考虑,仅仅是考虑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如在水平滑桌面上放置物品A、B,其中,mA=1kg,mB=5kg,它们之间利用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细线的质量忽略,并且A与B分别收到水平佐拉利F1=10N以及水平向右拉力F2=40N的作用,那么在物品A与B之间的细线的拉力多少?4  解:由于细线不可伸长,那么A与B共同加速度,为:a=这里是一个图片,对于物品A收到吸现象有拉力F以及F1作用,那么则是F-F1=mAa,可以得出F=F1+mAa=10+1×10=20N,所有F=20N。  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