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ID:31389732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问题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国务院学位办于1999年制订了《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农业与区域发展领域于2003年设立,目前已经成为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授权单位和招生人数最多的领域。经过十多年发展,这一领域的硕士培养积累了一定经验,培养的人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这一领域人才培养中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对农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和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

2、对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对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人才培养的要求  1、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进入“新常态”时期。在2014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将此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面对这种形势,非常有必要对农村与区域发展人才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如何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师资培养等方面构建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提出了新要求。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知识。2015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

3、出“绿色化”5建设,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理念,现代农业正在进入生态化、循环化、低碳化的可持续农业发展阶段。农村与区域发展人才需要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掌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社会管理及规划设计等知识,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3、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趋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正在协调推进。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减少农村居民数量,促进更多的农民“进城”,在城市工作并安家落户;通过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现象、新问题,而这些应该

4、是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学生当前需要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二、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1、生源结构多元化,专业基础较差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硕士生的本科专业学位结构比较复杂。根据郭时印等(2009)调查,农业推广硕士考生主体是行政人员、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为例,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学生占大多数,但还有很多其他学科(如教育学、文学等)的学生,而且具有农林学科知识背景的学生占的比例很小,专业基础比较差。  2、师资队伍比较缺乏5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发展多年,但师资力量问题并

5、未得到有效解决。高校长期以来单一地采用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现有学校专业领域的科研优势和教学资源主要围绕科研项目运转,倾向于相关学术研究,致使许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重理论、轻实践,专业面窄、知识结构单一,不能根据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尽管配备了第二导师队伍,但第二导师实际参与度不够,尚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3、实践能力培养较难  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专业学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非常重要。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看,注重实践教学已经成为这些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共同特征。而我们的农村与区

6、域发展领域研究生普遍对农林发展缺少感性认识,迫切需要直观、生动的实践机会。但目前实践教学机制不完善,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以课堂理论课教学为主。尽管制定了实践教学方案,但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限制,难以开展课程实践观摩、调研等活动。  三、提高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1、提高生源质量  对于应届本科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广播、校报、论坛和各类学习讲座等途径与场合,宣传现代农业,激发青年学生投身农业的热情,传递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报考与培养信息,引导具有农林学科和农林经济管理知识背景的本科生报考;对于从事农林经营管理的在职人员

7、,则可以通知互联网、农林行业通讯和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传递研究生招生信息,扩大领域的社会影响力。通过这些渠道宣传,吸引具有农林学科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员进校学习,提高生源质量。  2、建设师资队伍  加大对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的支持,培养一支熟悉研究生培养规律的导师和任课教师队伍;要完善“第二导师制度”5,充分发挥第二导师作为实践导师的作用,并增加第二导师的权利与责任,为研究生实践研究提供指导与帮助,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第一、第二导师的互补作用,共同培养研究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可以建立课程组,落实教学任务,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和方法,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稳定任课

8、教师队伍。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在农业推广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重视实践教学,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研究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