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问导问善问

劝问导问善问

ID:31394601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劝问导问善问_第1页
劝问导问善问_第2页
劝问导问善问_第3页
劝问导问善问_第4页
资源描述:

《劝问导问善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劝问导问善问  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并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无疑将推动物理课程改革的进程.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并不太重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教师提问,而忽视培养学生来提问.学生习惯于听老师提出问题,然后思考回答,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垄断了提问,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要教好物理,关键是教学生思路和方法,启发他们“勤于思考,悟物穷理”.几年来,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从三方面着重对“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进行实践探索.  一、

2、劝问  开学初第一节物理课上,我重点和学生谈学习物理“mustquestion”的重要性,学生“不敢问”的心理顾虑主要有三点:(1)怕提出问题被人认为太简单而招人笑话.(2)怕提错问题,会挨老师批评.(3)从小学至今形成的“被动学习,被动答问”4教学模式形成的思维惰性.我鼓励学生:犯错是你们的权利,提问允许出错,那是美丽的错误.不怕不会,就怕不问.告诉学生,在我的物理课堂上,你们是自由人,可以不举手打断老师讲课随意提问.课后,可以到老师办公室坐下来提问.我向学生反复宣讲提问有三大好处:一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

3、更能培养创新能力;二是提问可以及时扫除学习中的疑点,为下面顺利学习扫清障碍;三是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的重难点,老师感谢你.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善待学生的问题,从不泼冷水;学生回答问题或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是错误的,我进行纠正的同时也充分肯定其主动性,保护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思维的独立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我敢说“不知道”,对于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为减轻学生的挫折感,使问题更加集中成熟,课堂上,我常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为

4、让学生提问的热情高涨不灭,我将全班各小组提问次数登记在黑板上,下课评出“质疑小组”“提问标兵”.  二、导问  学生明白问的重要性,认清了不问的害处之后,问的热情高涨,就是“不会问”、“想到哪问到哪”,出现两种局面:一是提问没有要领;二是提问不着边际.为避免这两种情况,我及时作提问技巧的指导,告诉学生碰到某种物理现象,通常从三个方面提问:是什么?为什么?将会怎样?比如:冬天室内玻璃上出现了冰花,引导学生提问这是什么?怎样形成?为什么窗外玻璃上没有?有时置换角色“示范提问”,即把自己当成学生,引导学生如何提问,将提问

5、的权利交给学生,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回答、解决问题.如讲大气压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演示覆杯实验,实验做完之后,有小组提问:杯中水难道一定要满吗?不满,比如半杯可不可以完成呢?此问题一旦“扔出来”4,引起全班其它小组的探究兴趣,各个小组跃跃欲试,都重新做了一次,发现水即使少一点,纸片也掉不下来.在惊讶之余,我和学生一起分析了现象原因,大家收获都很大,都有满足感.引导学生提问时,我特别注重学生高思维的参与,即指导他们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如:学习“电磁感应”时,我演示手摇发电机,学生观察

6、灯泡亮暗和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后,问学生: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①灯泡为何一亮一熄呢?②电流表指针为何左右偏转?③我们用干电池做电源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表的指针为何只向一边偏转?又如:“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关系”,学生对两个规格不同灯泡亮度不一样表示出浓厚兴趣,可引导提问:问什么两灯的亮度不一样?是因为亮的灯离电源近,电流先经过它,然后逐渐衰弱吗?如果把两个灯的顺序对调一下,灯的亮度会怎样呢?  三、善问  1.课前预习问  课前,我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学书本,学生从文本阅读中可发现、提出问题,如学生看了“光的

7、折射”一节中“鱼叉叉鱼”插图,有学生问:为什么鱼叉要往所看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呢?眼睛看到的鱼是不是鱼的真正位置呢?又如,预习杠杆时,学生阅读“小小弹簧秤,称出大象重”插图,有学生问:其中的奥秘是什么?杠杆都能有这么大的威力吗?如果把象和弹簧秤的位置调换一下可以吗?学生带着问题来听,效果自然很佳.  2.创设情境问  没有问题的课堂恰恰是有问题的课堂,每节课我都提供“有问题”的时空,留5到10分钟让学生提问,自己适时“闭口”,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设置矛盾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提,能够提问.例

8、如,学习浮力这一节时,当我问学生“4哪些材料放到水中上浮?哪些下沉?”这一问题时,学生都能答出“木头上浮,铜铝等金属下沉”的结论.但当我把铝质的牙膏壳捏成一团放入水中,牙膏壳下沉了,而把牙膏壳做成船状后放入水中却能浮在水面上时,这种现象与学生认为“铜铝等金属在水中要下沉”的认识相矛盾,问题情境就产生了.  3.设计“问题条”我在物理课下课前让学生把本节课未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