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品情思

咬文嚼字品情思

ID:31395379

大小:11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9

咬文嚼字品情思_第1页
咬文嚼字品情思_第2页
咬文嚼字品情思_第3页
咬文嚼字品情思_第4页
咬文嚼字品情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品情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咬文嚼字品情思  教学传统篇目《烛之武退秦师》时,除了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的结构布局、表达方式、艺术剪裁、人物形象与思想价值之外,狠抓语言的品味与咀嚼,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揣摩语言,让学生感觉学习文言文,就是学文学言,就是文言并重,言以载文,文以言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之无言,一切皆空。  一、品实词,知言会意,把握纲目  题解《烛之武退秦师》,笔者抓住三个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一个是“退”字,该字有何意思?有何作用?“退”本义是退却、撤退、后退,此处属于使动用法,翻译为“使……退却”。标题完整意思为,烛之武凭借一己之力

2、使秦军撤退。这个标题,《左传》本无,是编者加上去的。交代了人物、事件,暗示了冲突双方的力量对比。从结构上来看,“退”字引人深思,耐人寻味:(1)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2)烛之武怎样“退”秦师?(3)烛之武“退”秦师,最后结果如何?这三个问题正好是课文情节内容展开的主要内容。“退”提纲挈领,关联全篇。从内容上说,“退”秦师是核心事件,也是事件的结果,还交代了事件的冲突双方,一方是烛之武一人之力,一方是秦师虎狼之师,对比悬殊,惊心动魄,考验烛之武,考验英雄心。俗话说,烈火焚烧方显英雄本色,沧海横流才见铁血意志。烛之武正是在这种血

3、与火的考验之中凸显英雄本色的。此外,烛之武凭借一己之力如何“退”秦,“退”10之过程又充满了哪些不确定因素,烛之武如何处理,秦穆公如何反应,等等问题,均蕴含在“退”字当中,留下悬念,扣人心弦,促人深思。同样,选自《战国策》的课文《荆轲刺秦王》,这个标题中“刺”字也是关键,为何要“刺”,如何“刺”,“刺”的过程如何,结果又怎样,诸多问题蕴含“刺”中,引发读者思考。可谓片言居要,一字笼篇。  “晋侯、秦伯围郑”,句中“围”字,看似简单,其实蕴含深意。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围”“伐”“袭”“破”“攻”等词语,尽量援引文言例句,既帮助学生理解

4、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又加深学生对《烛之武退秦师》的文意理解。“十年春,齐师发伐我”(《曹刿论战》),“伐”是讨伐、进攻,大张旗鼓,兴师动众。表明齐国军队来势汹涌,力量强大。“李?逖┮瓜?蔡州”《李?逖┮瓜?蔡州》),“袭”是袭击、偷袭,隐蔽行踪,悄无声息地进攻。这是一种掩护自己,麻痹敌方的军事策略。“旦日飨士卒,为吾击破沛公军”(《鸿门宴》),这是项羽得知沛公欲王关中的野心之后大发雷霆之语,恨不得即刻行动,完全彻底消灭沛公的力量。句中“击破”并用,不但是主动进攻,而且还要一举歼灭,不给对方任何喘息的机会,更不会让对方死里逃生,卷土重

5、来。除敌务尽,毫不手软。相对而言,《烛之武退秦师》用“围”,是包围、包抄、围攻的意思,交代秦晋两个大国联手,包围小国郑国,郑国形势岌岌可危。秦晋两国,南北驻军,联合夹击,“围”而不攻,包而相逼,威慑郑国,想让郑国乖乖投降,进而瓜分郑国。杀气腾腾,野心嚣张。“围”是策略。历史上有“围魏救赵”的战术。可以佐证课文的“围”字的深意。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句中“贰”10字,是“二”的大写,表示数量两个,后面带了介词结构,用作动词,引申为“两次做……”,这个“做”的意思随语境而定。句意是说郑国先是与晋国交好,后来

6、又与楚国交好,用心不专,也就是对晋国不专一,不忠诚。“贰”字翻译为两属于、又归附于、又与……交好。“贰于楚”翻译为,又与楚国交好。言外之意就是背叛了晋国,所以晋国要对它动武。要注意,这个词语,不少同学理解为背叛、有二心、不忠诚。可以顺推,如此理解,那么,“贰于楚”岂不就翻译为“背叛楚国”或“对楚国有二心”?意思不合逻辑,与原文相反。试想,背叛楚国,或者说对楚国有二心,那就意味着结交晋国,忠于晋国,这是晋国希望看到的好事啊,晋国怎么会进攻一个主动归附自己的小国呢?此外,理解这个“贰”字,理解“贰于楚”这个句子,也可以换用一种方法。教

7、师可以这样提问,秦晋围攻郑国,原因之一是郑国国君背叛了晋国,那么,课文句子“贰于楚”改为“贰于晋”,如何?引导学生将历史事实与关键词语结合起来理解。  “公从之”,“(武)许之”。前一个句子写郑伯听从佚之狐的话,决定请烛之武出山,使秦救郑。“从”是答应、认同、听从的意思,表明郑伯干脆果断,从谏如流,同时也暗示郑国危险,刻不容缓,不能拖泥带水,犹豫不决,不能深思细想,费尽周折。后一个句子写烛之武听了郑伯的一番家国存亡的道理之后的反应,改变了态度,决定出使秦师。“许”是答应、应允的意思,表明烛之武在个人恩怨与国家大义面前,能够作出正确

8、的选择,顾全大局,深明大义,是一个有抱负,敢作为的志士。一个“从”,一个“许”活画出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  “夜缒而出,见秦伯”10,该句描写烛之武肩负使命,冒着危险出城去拜见秦伯的情景。“缒”字最关键,最能看出人物的精神。本义是用绳子拴着人(或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