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语中汉语成语仿拟现象分析

广告语中汉语成语仿拟现象分析

ID:31395948

大小:11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广告语中汉语成语仿拟现象分析_第1页
广告语中汉语成语仿拟现象分析_第2页
广告语中汉语成语仿拟现象分析_第3页
广告语中汉语成语仿拟现象分析_第4页
广告语中汉语成语仿拟现象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告语中汉语成语仿拟现象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告语中汉语成语仿拟现象分析  内容摘要:近年来,在广告语中“活用”成语屡见不鲜。文章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以广告语中汉语成语仿拟现象为研究对象,采取语料分析的方法,将描述与说明相结合、分析与归纳相结合,分析广告语中汉语成语仿拟的形成方式,并概括做出总结。  关键词:广告语成语仿拟形成方式  一.引言  “广告”一词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拉丁语“Adverture”中,包含着诱导和吸引大众注意某种事物的含义。为了吸引消费者注意,具有特殊修辞效果的仿拟格就受到了广告设计者的注意。  最先给仿拟下定义的研究者是陈望道先生,他认为“为了讽拟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即成形

2、式的,名叫仿拟格。”[1]其后,学者们有的补充了对“即成形式”的说明。尽管学者们定义各有侧重,大体意思还是一致的,即“‘仿拟’是一种仿照现成的语言形式‘拟’出一个临时性的新说法的修辞方法。”[2]  文章的研究对象就是广告语中的汉语成语仿拟现象,即以汉语成语为仿拟对象,临时改变成语形式或结合语境赋予成语“新意”创造出新的成语运用于广告语中的行为和现象。  二.广告语中汉语成语仿拟的形成方式  7文章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广告语中汉语成语仿拟的形成方式主要包括“变形”和“换意”两种。  (一)变形  变形就是更改汉语成语本体的语表形式,以引发人们的联想,

3、达到预期的广告宣传目的。变形这种方式内部又可分为换字、扩展、缩略、变序四种具体的仿拟方式。  1.换字  在所搜集到的汉语成语仿拟广告语中,换字是其中运用最多的。根据换字与汉语成语原字之间的关系,换字又有不同情况:  第一,谐音替换,即换字与原字音同或音近。  更换的字与原字是同音的,如:  (1)百家争“茗”(茶叶广告)  (2)有“被”无患(床上用品广告)  (3)随心所“浴”(热水器广告)  (4)“世”外桃源(山庄别墅广告)  (5)“鸡”不可失(烧鸡店广告)  以上仿拟的本体和仿体在读音上是相同的,此类更换借助换形转义形成谐音,还能借助成语使语言

4、表达更有趣味性。如例(1)中将“百家争鸣”换形转义成“百家争‘茗’”一方面将茶这个广告主体融合在广告语中,另一方面将“争鸣”即争辩、论战的意思变成争抢茶叶的意思,从侧面表现了该类茶的畅销程度,美化语言,促进宣传。  更换的字与原字是近音的,如:  (1)“牙”口无“炎”(牙膏广告)7  (2)“咳”不容缓(咳喘宁广告)  (3)“净”如人意(去污剂广告)  (4)无“鞋”可“及”(鞋店广告)  (5)“饲”半功倍(饲料广告)  同音替换与近音替换在表达效果上是相同的,此处就不重复赘述。  综上,“谐音替换一般都是利用与产品品牌、特点、功效等相关的字用谐音代

5、替的办法赋予这些广告用语新的含义。”[3]  第二,类义替换,即换字与原字意义相关或相反的。  替换的字与原字意义相关的,如:  (1)一举“三”得(保险业务广告)  (2)一“触”钟情(诺基亚手机广告)  (3)得心应“脚”(滑雪产品广告)  例(1)原成语中“两”与改变后的“三”都是表示数量的词语,例(2)中的“见”与“触”都是表示感官的动词,例(3)中“手”和“脚”也都是表示人的肢体的词语。它们在表达意义上是有关联的,所以可以进行替换。  替换的字与原字意义相反的,如:  (1)六神“有”主,全家无忧(六神花露水广告)  (2)一举两“失”,蚊虫污垢

6、两消失(电蚊香广告)  例(1)六神花露水广告语中,将成语“六神无主”中“无”改成“有”,反义模仿,既形成强烈语义反差又突出产品功效,加深人们对产品的信赖。7  利用语义相关或相反创造出的仿拟成语,是在成语“本体”之上,结合具体广告语境通过推理创造出来的。语义相关性易于受众者产生联想,这样的仿拟易于给消费者留下印象。  2.扩展  扩展是指为了迎合广告表达的特殊需要,打破了汉语成语原有的四字形式,在原成语中添加别的成分,或者是拆分原成语,改变了汉语成语原有结构的仿拟形式,使得改造形成后的仿体形式上对仗工整,富有音乐美。如:  (1)百川归大海,万泉入天磁(

7、天磁牌磁化杯广告)  (2)垂涎三千尺,钓得一世情(钓具广告)  (3)不露也锋芒(西门子手机广告)  (4)积重不难返,茶上见功夫(减肥茶广告)  (5)心宽体不胖(某减肥治疗仪广告)  (6)好事不再多磨(飞鹿磨具广告)  例(1)与例(2)改动与形式上的对仗工整有关,如例(1)在原成语“百川归海”中插入“大”字,在意义上的变化不明显,但改变后的成语与后面的“万泉入天磁”形成两个五字结构,形式上看起来对仗工整,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例(3)中加上“也”字,可以和前面的“不”字形成一个强调句,西门子手机不需要怎么样的宣传造势也能“锋芒毕露”,备受瞩目。  

8、扩展还有一种表现方式是拆分原成语,将“二二相承”的四字成语分别写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