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刍议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刍议

ID:31396381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刍议_第1页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刍议_第2页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刍议_第3页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刍议_第4页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刍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刍议  10月21日与22日,浙江省“郭吉成名师网络工作室”与“吴涛名师工作室”在舟山中学联合举办“专题课例研究: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主题研究活动。作为其中一员,我有幸聆听了余剑锋与张颖老师精心准备的以《今生今世的证据》为课题的课例,感触颇多。下面我着重就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情况来谈谈余剑锋与张颖老师的这两节课。  余老师的教学目标有如下三点。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过去的生活对于我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二、品评作者个性化的言说方式。三、体会抒情方式:没有过多地去抒情,情感深藏不露,显得克制、理智。  围绕教学目标,余老师设计了三大版块内容:引入、探

2、究、小结。引入是先从学生讲述对作者刘亮程的了解开始,接着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作者有没有写大西北的奇独雄浑、神秘独特?他写了哪些事物?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作者笔下的景物与老舍的《想北平》作了比较,这个环节用了7分钟。  探究部分,教师设计了五个问题:  1.“作者追寻的那些证据想证明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很快找到相关语句,这环节属于过渡性质,主要指向教学目标一,共用了2分钟。  2.“文中出现的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物或场景是什么?请说明理由。(可选择一段、一句或一词、一字,任意情感、思想、修辞、句式、标点等角度展开)”6这个问题通过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多重交流,共用了25分钟,主

3、要指向教学目标二。  3.“这些作者想要用来‘证明自己过去’的证据,最后都会消失吗?为什么?”这环节时间显得仓促,共用了1分钟,指向教学目标一。  4.“我们过去的存在需要靠证据来证明,而证据的消失又是必然的,那我们的过去是不是也必然变得虚无?第八段中的‘大红公鸡’‘黑狗’‘那一缕夕阳’这些事物和‘一粒土’有没有不同?”这环节也只用了2分钟,也指向教学目标一。  5.“最后一段中的‘家园’指什么?物质家园的废失不可避免,但我们如何才能使精神家园不废失?”这阶段用了6分钟,也指向教学目标一。  小结部分,余老师用精当的语言对刘亮程的风格作了小结,用了1分钟。  再来看张颖老

4、师的课。  张老师定的教学目标也有三点:一、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研习、朗读,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感知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二、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三、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进而仿写语段,能体会到文本在表达上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写法和细腻感人、独具个人体悟的场景描写的艺术特点。  具体教学过程中,张老师以自己的童年往事和学生初读感知引出第一个问题:当那些证明我们过往的一切证据都消失了,会怎样?引导学生研习课文4、5、6三节。这是导入环节,这个环节用了2分钟。  6在研习4、5、6

5、三节的第二环节中,张老师引导学生深情朗读,品悟文句,交流课前的仿写与阅读的心得。这个环节指向教学目标二、三,用了18分钟。  第三环节,张老师以“过去的点滴都是如此珍贵,如果我们在拥有的时候不懂怜惜它,它将可能带来遗憾和后悔”为过渡,引导学生学习1、2、3三节,体悟作者文中流露的后悔、遗憾、珍惜的情感。这一环节,张老师运用阅读指导、范读、配乐带读等方式,让学生进入到文句,再进行交流。这个环节指向教学目标二,用了13分钟。  第四环节,张老师以“假如从现在开始我们懂得珍惜,今天的证据都能永远留存下去吗?”过渡,引导学生品读第7节,体会作者于字里行间隐含的“一切物质的明证必定

6、随时间流逝而消亡,这是宇宙间亘古不变的道理”和流露出的一种无奈的情感,并让学生在自主品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这个环节指向教学目标一,用了3分钟。  第五环节,张老师在引导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疑难问题,师生形成了共识:外在的证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人们的内心,它们是否已经转化为我们的情感、思想与性格,是否成为我们生活与生命的意义。而后,师生共同总结本文由实到虚,由具象到抽象的总体结构。这环节指向教学目标一、二,用了6分钟。  课堂小结部分,老师对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风格作了小结,师生在齐读刘亮程的《对一个村庄的认识》的一段话中走向结束,这个环节指向教学目标一,用了1分钟

7、。  探讨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有三方面首先要明确。  6第一方面,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我以为,至少要考虑三个层面的因素:  教材层面。一要明白编者的意图,即这篇文章是哪个版块的哪个专题,在这一专题中这篇文章承担的重点是什么;二要弄清文体,不同文体教学的目标是不一样的;三是懂得作者的写作风格,从风格出发,确定教给学生什么,学生需要学习什么。  学生层面。我们需要考虑学生能否读懂这一文本,从中学生该学习哪些语文素养,文章所写的内容与学生有没有时代、年龄、经历等方面的隔阂,等等。  教师层面。我们在教材与学生方面能起到哪些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