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理论思考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理论思考

ID:31398575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理论思考_第1页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理论思考_第2页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理论思考_第3页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理论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理论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理论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04―0052―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现在教学生可不是让他们去应对考试,咱们是要让他们掌握工作和生活必要的本领。所以听、说、读、写四样同样应该同时看重,都要让他们受到最好的锻炼。”下面简单谈几点认识。  一、让学生广泛地听  让学生广泛的听,首先从语文课堂出发,让学生听一些优美的文段和诗歌朗诵,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积累了名句名篇,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

2、感和爱国热情。其次就是让学生听新闻、听广播,训练学生在事件中抓住重点、分清主次的能力。再次就是让学生走出语文的课堂,听鸟语虫鸣、洪钟大吕,感受自然之美、音乐之美、生活之美,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情商,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让学生大胆地说  说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它一方面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一方面实实在在地于具体的说话情境中锻炼了口语水平。“在积累中说话,在说话中积累”4。就是这一教学环节中所体现的。通过教师的组织、提示,应当扩大说话对象的范围,既可以融合各学科,又可

3、以沟通课内外,还可以加强与生活、社会相联系;应当拉长说话对象的时空,可以是古代英雄,可以是当代模范,可以是世界名人,可以是国内名流。  叶圣陶先生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中间,“说”是最基本的,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说是写的基础。叶老认为,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口里说的是话,写下来的就是“文”,文章只不过是“书面的说话”。“说”是阶段性思维活动结果的口头表达形式,良好的“说”是学生良好思维水平与口头表达完美结合的体现。因而,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说”是老师的专利,即便是学

4、生说,也不能逃脱老师事先设计好的藩篱,学生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导致学生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在教学中,教师应广开言路,让学生大胆地说,要加强对胆小、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交流训练,引导、鼓励和表扬他们多说话。  三、让学生全面地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对每个学生而言,极其重要,读书越多,学生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就越活跃。阅读不仅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借助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如何合理地组织学生阅读呢?4  教师的认识要足够全面。在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不应该只让他们学习最基础的知识,而应该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教师要经过

5、周密的思考,要有预见性、有组织地让学生阅读,如此才能提高他们的成绩。让学生阅读,再加以有目的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意义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阅读。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语文教育专家杨再隋先生指出: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充分而有效地读书。读要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通过自由读、细读、默读、精读、听读、表演读、赏读、美读等大量读书实践,并辅以读书目的,注重读书时机,让学生尽情地读,努力引导学生读出意、形、味、情、神。这既是对学生

6、读书能力的全面检测,又是语文教学本体观的真正再现;既让读的能力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又很好地促进了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  四、让学生自由地写  说话是积累,阅读是吸收,习作是倾吐。在充分地说、尽情地读的基础上,积极营造写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写,无拘无束地写。这不但培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丰富了学生习作的内容,锻炼了学生习作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语感的形成,活跃思维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渐渐形成。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是检测语文教学成果的标志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要以说与读为基础,凭借说

7、读基础,让学生展开写的训练。4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把知识转化为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语言技能。因此,身处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编辑:刘於诚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