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教学法在高中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微课程教学法在高中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ID:31399250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微课程教学法在高中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_第1页
微课程教学法在高中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_第2页
微课程教学法在高中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_第3页
微课程教学法在高中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_第4页
微课程教学法在高中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课程教学法在高中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课程教学法在高中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微课程教学法作为新的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利用个人的信息终端,将数字化的微内容,作为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面对面讲授,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国外的“翻转课堂”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根据中国基础教育的实际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放在学生上学的时间内完成。文章以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及其特征》为例,阐述了微课程教学法的教学实践流程,并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为中小学教师开展微课程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法;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

2、8454(2015)14-0023-03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变化促进着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先学后交,以学定教”为核心理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的“翻转课堂”、“微课”等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热捧,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微课程教学法是指学生利用个人的信息终端,将数字化的微内容,作为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是将国外的“翻转课堂”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根据中国基础教育的实际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放在学生上学的时间内完成。(《微课程教学法与教学方式的变革》――黎加厚)。  一、理论支撑7  1.“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

3、”理论表明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充足的学习时间和个别帮助,学生都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效果。  2.“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学生之间的讨论、实践以及互相帮助释疑是高效的学习方式。  3.“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他人帮助或者模仿等方式掌握新的知识技能。  微课程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过程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通过适当调整传统的上课流程,将知识的讲授过程用数字化的形式(视频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微内容沿着不同的学习轨迹进行个性化学习和讨论。老师在这过程中给予督促和针对性的

4、辅导。同时收集学生自学过程中无法理解的知识和生成的问题,集中讨论和讲解。下面以一节高中信息技术课《信息及其特征》为例进行说明。  二、教学实施  1.课前准备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第一课,对后续课程教学影响较大,是一节理论课,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信息的特征。  (2)学情分析:本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对信息技术理论兴趣不大,但是对视频很感兴趣,希望通过微视频来激发学习兴趣。7  (3)微视频准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含义、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的含义

5、这个知识点使用的是可汗学院的微视频《什么是信息论》,微视频时长3分30秒,从爱丽丝通过不同途径如:画一幅画或者写一首歌分享她的想法引入,介绍了信息的不同形式。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最终给出信息概念的描述――信息就是一个头脑用来影响另一个头脑的东西。  信息的特征教学微视频使用的是《信源编码》。通过一个简单的听筒玩具传递声音,让学生探究理解信息的传递性、依附性等特征。使用“路况信息”等视频让学生探究理解信息的时效性、真伪性等特征。  (4)自学平台准备:在自学平台中发布教学微视频等材料。  2.课堂实施  (1)分层次个性化教学  老师用一分钟说明本节课

6、自学的目标和重难点。然后老师巡视课堂督促学生自学、针对性地解答学生问题,收集归纳学生提的问题。学生登录教学系统按照时间轴上的课时安排进行自主学习(允许选择学习内容),必须完成课堂练习,将自学过程中的问题提交到提问区,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按照学习者学习风格,为学习者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支持:  助人型学习者:学生A:看完一遍《什么是信息论》视频,再浏览了一遍课本,开始完成课堂练习,练习反馈的结果全部正确,他完成后继续学习接下来的内容,当他全部完成自学内容后开始帮助其他同学。  同侪交流型学习者:学生B:重复观看了3遍视频,对视频中的“信息就是一个头脑

7、用来影响另一个头脑的东西”的描述不理解,她并没有请求老师的帮助,而是和其他同学讨论:“信息是用来传递想法的”,“那信息看得见?用什么测量?”……最终经过讨论理解了“什么是信息”。7  网络求助型学习者:学生C:多次反复观看《信源编码》视频,对视频中关于信息的传递性和依附性的解释产生疑问,但她不敢直接向老师提问,也不愿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这时她将这个问题提交到问答区,系统实时将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通过问答系统解答她的疑问。  教师指导型学习者:学生D:没有看视频直接做课堂练习,系统反馈错误率较高,他又重做一次,错误率还是很高。系统将情况反馈给老师,老师建议

8、他先看教学微视频,理解视频里所讲授的知识,再重做一次练习。  教师控制型学习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