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

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

ID:31400805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_第1页
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_第2页
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_第3页
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  [摘要]体育课堂中的教学组织是一门艺术,良好的课堂组织可以保证教学的高效开展,又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体育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需要投入激情,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课堂规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关键词]体育课堂组织教学情感规则自信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30071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新课程标准中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要结合本地特色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快乐、民主、宽松的体育

2、课堂。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组织技巧,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较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呢?  一、激情投入、鼓励教学4  体育课一般在室外进行,环境复杂,对学生的影响较大,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上课时应充满激情,语言、动作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认真地上课,使学生受到教师的感染而认真学习。比如,有一个男生本来身体素质较差,在体育课上从来没有出彩的一面,但是有一次上乒乓球课,每人轮流接两次教师的发球,这个学生就表现出了其潜在的才能。第一、二轮虽然他接得不好,但是笔者发现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第三轮的时候,笔

3、者特意给了他三次接球的机会,并表扬他:“我发现你打乒乓球很有天赋,特别是这一轮比前二轮有很大的进步!”听到教师的表扬,他高兴地走了,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的进步非常快。笔者还鼓励他去买了乒乓球拍,并在以后表现出了特殊的乒乓球才能。所以,正是教师充满激情地上课,对每一个学生都是认真的,才成就了很多学生,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面向全体,以乐促学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教师关心的对象,教师应在教学中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并让他们坚持下去。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利用游戏规则使学生在公平的情况下竞争,让学生感受到一起努力的快乐,这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快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处于一

4、种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快、效果好。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开设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比如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跳绳、单杠、双杠等,还要在课堂上多组织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晨跑、武术兴趣活动等。学生参与的活动多了,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把体育与生活整合在一起,使锻炼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到技术,提高技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三、注重规则,稳中求变4  活动是有规则的,课堂的组织也是有规则的。不能让学生在体育课随意活动,学生的活动是在教师的有序组织下,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形成具有一定约束力的

5、课堂常规制度,这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教师的常规工作不可少,比如,制定各项教学计划,上课前要做到有效备课,关注学生的学习,合理安排教学等。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常规要求一般有:上课有站队,要服从教师的指挥,穿运动服,向教师问好等。当然,体育教学还要做到稳中有变,一呈不变的教学会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比如,总是有些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出现打闹现象或者不按教师的示范动作或者练习要求做,教师要按情况处理问题,既要维护他们的个性,又要引导他们向良性发展。  四、树立自信,开发潜能  体育课给学生的不光是体能的增长,还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心理教育等起

6、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的任务很多,在评价的时候不要仅仅盯着学生的体能,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合作与竞争意识、坚忍不拔的意识等。比如,学习双杠时可以培养他们果断勇敢的品质;学习支撑跳跃时,可以培养他们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品质。对体育优秀生可以提高难度,开发他们的潜能;对体育方面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降低难度,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达成目标,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培养出身体健康的学生,还要通过构建健康、快乐、民主、开放的体育课,培养学生各种心理品质。这就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提升教学组织能力,面向全体学

7、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展开教学,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4  [1]杨柏灵.如何创新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J].成才之路,2012(24).  [2]陈晓鹏.从“统一”走向“个别”,课堂教学组织的新趋向[J].中国学校体育,2009(6).  (责任编辑柳紫)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