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在问导式课堂中的转变

教与学在问导式课堂中的转变

ID:3140150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教与学在问导式课堂中的转变_第1页
教与学在问导式课堂中的转变_第2页
教与学在问导式课堂中的转变_第3页
教与学在问导式课堂中的转变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与学在问导式课堂中的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与学在问导式课堂中的转变  【摘要】在自主课堂的背景下,问导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师生从思想到行为的转变。从教师的角度来讲,首先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自身发展,然后是专业培训的变化;从学生角度来讲,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充分地体现了主动性和问题意识。可见,问导式课堂教学方式让师生共同受益,是师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专业发展;团队互助;主动学习;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0-0004-02  问导式教学,突出的是“问”和“导”。问,即学生主动提出问

2、题,尝试解决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不一定来自学生本身,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不一定是提出问题的人本身的能力可以做到的。但是,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能力。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适时引导、点拨。有需要,就有动力,需要来自学生,而学生的需要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一、实践出真知,变革激荡  1.教的转变4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首先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从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到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从只关注个体到既关注个体,也关注团队的发展;其次是自身发展,从班级学习组织形式的构建到课堂教学流

3、程模式的探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生越来越多地站在课堂的中央,教师退到后面。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更强的备课能力,备课时要从学生学习的基本生长点入手,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来思考学生学习时的困难,科学设计适合学生的学案。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的课文《远行靠什么》为例(见表1):  从案例中可以看到,为了更好地导,教师务必分析教材及学情,预设问题的层次及导的方法。这样的设计更接地气、更实用。  然后是专业培训的变化,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因为单靠个人能力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组成团

4、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教师定期开展年级组、学科组、跨学科组和班级小团队的研讨,每个人的工作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又都与全局相关联,然而关联的角度又各不相同。在这样团队式互助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互相交流、资源共享。在不同的交互中实现多种视角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纠正,并产生新的视角,引起自身更深邃、更新颖、更富有启发性的自我对话,最终促进自身发展。  2.学的转变4  从学生角度来讲,学生逐渐学会做学习的主人,即学会学习的方法、主动承担

5、学习的责任,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学习才变得有意义。自主课堂促进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学习的深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团队协作能力。  课前,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从无问题学习转向有问题学习,学会思考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自己打开“自主学习”这扇窗户。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为例(见图1):  课中,学生更加大胆、自由。以前,课堂上坐姿端正、认真听讲就是优秀学生;现在,课堂解放了学生的嘴巴和身体,他们可以随时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小

6、组成员开始学会互相谦让,分工合作的适应能力变强了,在合作中彼此也增进了友谊。有时候,教师会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小花园里、樱花树下去上课,学生在大自然中更加轻松,畅所欲言,也很开心。  课后,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以前,不懂的问题可能忽略而过;现在会主动向教师或同伴求助,直到把不懂的问题弄清楚。学校组织活动时,学生会自然地集结在小组里商量策划,分工合作完成。学校开展的超市实践行活动,就是以小组为单位,策划午餐吃什么,预估花多少钱,然后去超市一起行动,你提篮子,我计算价钱,他负责看生产日期,其他的小伙伴购物、付账。中午一起享用自己挑选的美

7、食,非常有成就感。  二、回望后前行,大道于成  1.对学生呈疑的思考4  在问导式课堂上,一方面,面对学生提出的程序化、肤浅、跑偏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和整理的过程中花费了太多时间。学生努力寻找教师所需要的满意答案,观察教师脸上的表情来确定答案是不是接近了,教师多么希望能快一点进入正题,开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另一方面,学生为了迎合教师,提出的不是真问题的问题,虽然保证了课堂教学正常进行,但的确又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这两个方面的矛盾令笔者困惑不已。  2.对教师引导的思考  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引导体

8、现在课前充分预设的备课能力和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适时进入,适时出来,做到收放自如,这是教师对引导的度的把握。  3.对学生合作分享的思考  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发言并参与,看似热闹,但是小组成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