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数学课堂,从讲透例题开始

高效数学课堂,从讲透例题开始

ID:3140296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高效数学课堂,从讲透例题开始_第1页
高效数学课堂,从讲透例题开始_第2页
高效数学课堂,从讲透例题开始_第3页
高效数学课堂,从讲透例题开始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效数学课堂,从讲透例题开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效数学课堂,从讲透例题开始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化,如何打造轻负高效的课堂已成为一线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充分理解教材,揣摩教材编写专家选择例题的用意。不但要思考例题与本堂课知识点的关联,还要考虑与接下来所学知识的联系,做到知识点的深化与可持续发展。学生能够将同一知识点运用于不同的情境中,正是学以致用这一教学目标的最好诠释。所以教师必须把知识点讲透,特别是承载了知识点的经典例题。  关键词:“马饮水”模型;情境教学;高效课堂  课本中的例题是经过学科专家精挑细选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把例题讲透。所谓讲透题目,就是不但要讲清例题与本

2、节课知识之间的关系,还要教会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互相渗透。讲透题目是高效教学的必然要求,下面我通过“马饮水”模型的教学来进行说明。  原题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50页例2,题目为:直线l表示草原上的一条河,一骑马少年从A地出发,去河边让马饮水,然后返回位于B地的家中,他沿怎样的路线行走,能使路程最短?作出这条最短路线。4  解答此题比较容易,即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对称点与B的连线与l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这样操作的可行性,可以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者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解释。教师要思考这一例题放置的位置是图形的轴对称这一课

3、时,所以要把轴对称的本质体现出来,即抓住本质,形成模型。事实上,这是一个典型的“马饮水”数学模型。它的本质是,在轴对称图形中,寻求一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和最短。这一模型的考查非常多,下面通过不同的问题情境,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以及问题的深化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不同情境下的数学问题  首先是不同的几何模型。几何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何图形的考题千变万化,比如“马饮水”模型就可以放入各种基本几何图形中(一般是轴对称图形)。  情境1:等腰三角形  如图,已知在等腰△ABC中,∠ABC=120°,P是底边AC上的一个动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若

4、PM+PN的最小值为2,求△ABC的周长。  情境2:正方形  正方形ABCD的周长为8,点E是线段AB的中点,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求PE+PB的最小值。  情境3:圆  AB是⊙O的直径,OC是⊙O的半径,OC⊥AB,OC=1,点D在弧AC上,弧AD是弧CD的2倍,点P是半径OC上的一个动点,那么AP+PD的最小值是多少?  事实上,只要具备轴对称的图形都可以出这类考题,比如菱形、等腰梯形等等。由于篇幅的原因,就不再赘述。  其次是不同的函数图像。由于“马饮水”4模型的本质是轴对称性,所以它的应用不仅可以是几何图形,还可以是具有轴对称性的函数图象。

5、初中学习的函数图像都具备轴对称性,所以这一知识点也可以放在函数图像上。下面就举双曲线与抛物线两个例子。  情境4:双曲线  点A、B是双曲线y=上的两点,其中A(2,3),B(3,2),在直线y=-x上找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  情境5:抛物线  已知点A(-4,8)和点B(2,n)在抛物线y=ax2上。  (1)求a的值;  (2)求点B关于x轴对称的点P的坐标,并在x轴上找一点Q,使得AQ+QB最短,求点Q的坐标。  二、渗透在其他学科中  理科的学习总会有许多的联系,其中物理学科与数学学科的关系就很紧密。比如光线的传播,总是按照最短路线进行的,与

6、数学中的最小值很相似。下面就举一个光线反射的例子。  例.一束光线从y轴上的点A(0,2)出发,经过x轴上点C反射后经过点B(6,6),则光线从点A到点B所经过的路程是多少?  三、同一知识点的继续深化  如图,一牧民从A点出发,到草地MN去喂马,该牧民在傍晚回到营帐B之前先带马去小河边PQ给马饮水(MN、PQ均为直线),试问牧民应走怎样的路线,才能使整个路程最短?(简要说明作图步骤,并在图上画出)4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份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提高工作的效率,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把教材中的例题讲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为学生的减负做一点切实

7、有效的事。  参考文献:  王淑敏.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5(11):137.  编辑赵海宏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