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关键能力构成与培养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关键能力构成与培养策略研究

ID:31403386

大小:11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9

高职院校教师关键能力构成与培养策略研究_第1页
高职院校教师关键能力构成与培养策略研究_第2页
高职院校教师关键能力构成与培养策略研究_第3页
高职院校教师关键能力构成与培养策略研究_第4页
高职院校教师关键能力构成与培养策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教师关键能力构成与培养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教师关键能力构成与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教师关键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根据高职教育的实际及发展趋势,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的六种关键能力和教师关键能力培养机制以及项目驱动式的教师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7-0054-04  一、关键能力提出的背景及其本质特征  “关键能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

2、发生变化,对劳动者群体和个体提出了新要求,注重单一职业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导向的职业教育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已不相适应。关键能力指的是基于社会经济的转型以及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德国劳动和社会学家梅腾斯(Mertens)对劳动者的职业适应性和劳动力市场进行研究后,给“关键能力”下了一个明确定义,并将其看作是“进入日益复杂和不可预测的世界的工具”和“促进社会变革的一种策略”。拥有关键能力的从业者能快速适应职业变换,在新环境下和新职业中重新学习和掌握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满足职业需求。10  在梅腾斯(Mertens)之后,很多国家的学者对关键能力进行了研究

3、,特别是德国学者雷茨(Reetz)、劳尔?恩斯特(LaurErnst)等人对关键能力理论做出了重要发展。雷茨(Reetz)将关键能力划分为做事能力和智力成熟度、社会能力和社会成熟度、个性能力和道德成熟度。劳尔?恩斯特(LaurErnst)则重视将职业行动能力作为教育目标,他区分了三种跨专业能力标准:跨学科和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术的能力;与个性相关的能力。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学习型社会及信息网络技术成为新时代的代名词,面对瞬息万变的职场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关键能力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尽管各国学者对关键能力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对其本质的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笔者对其加以总结

4、后认为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强调学生工作的胜任能力和职业适应性;强调现代社会对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在组织中的学习、工作及共同活动的能力。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的不断变革加速了职业的更替及职业流动,因此,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到终身适用的知识和技能,必然要在工作后继续学习进修。学校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教会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变化并不断学习,以提高个体对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适应性。关键能力不仅是个体的一般智能结构,还应包括非智力因素的个性品质。总之,关键能力可以理解为独立于特定的工作岗位,适用于任何职业和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是职业发展和生涯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二、高职院校教师

5、关键能力体系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为代表的“智”造引领、以“一带一路”10战略为代表的产能转移、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为代表的创新驱动,作为各产业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三个突破口,为我国产业升级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产业升级本质上是人的升级,面对职业与就业形态日新月异的变化,个人生涯发展需求日益凸显。高职教育是不断契合产业发展升级的教育,这就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具备从事多种职业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应对现代化产业转型与升级的职业适应能力等,即高职院校要培养具备关键能力的人才。这种以能

6、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关键能力具有下列与普通高校教师关键能力不同的特殊性:一是职业性。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关注职业生涯发展,以多样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和职业转换能力,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多元选择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二是实践性。高职教育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强调贴近真实的企业岗位生产实际和工作流程开展教育教学,突出实践性,帮助学生形成能胜任工作岗位所需技术技能的实践能力。三是应用性。学以致用是高职教育的根本,教会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可以应用的知识,将实习技能转化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四是创新性。2015年10月,教育部颁布《高等

7、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创新发展的本质是人才培养,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市场适应性,长期使命是提高学生的发展力。  综上所述,未来高职教育培养的不是简单的技能型“蓝领”,而是具备关键能力的“银领”。从培养目标反思教师素质,要求教师练就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的关键能力,主动适应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实践应用能力10  实践是高职教育的要素之一,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高职教育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意识,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