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分层教学在数学课上的实践与反思

数学学习分层教学在数学课上的实践与反思

ID:31403825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数学学习分层教学在数学课上的实践与反思_第1页
数学学习分层教学在数学课上的实践与反思_第2页
数学学习分层教学在数学课上的实践与反思_第3页
数学学习分层教学在数学课上的实践与反思_第4页
数学学习分层教学在数学课上的实践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学习分层教学在数学课上的实践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学习分层教学在数学课上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面对学生基础和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新课改,新形式下,结合自己教学感悟与同行成功的经验,构建适宜于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的每一位学生得到相应的磨练和发展.  【关键词】两先两后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启发教学  1.问题的提出  在课改大潮中,教育以学生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合理性,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与“学”的转化.所以就逐步摸索出教学以学生为主导的两

2、先两后(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教学效果显著,高效且先进.以学生为主体的两先两后教学,成为一线教师探索出的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道.这条部分学校摸索出的黄金之道,也成为了众多学校和老师纷纷效仿的必经之道.在这成功的经验引导下,我也尝试学习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就遇到了一系列状况,其中就有由于学生层次的不同,不管老师如何启发、引导,往往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在不断的引导下,就差一步就把关键点讲出来了,但是一班学生还是茫然不知所措.  因此,如何将先进的教

3、学理念与实际的教学环境合理有效结合,使得学生潜力的发展达到最大限度地挖掘,值得我们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思考.6结合以上问题,在教学几年接触到不同基础层次学生的基础上,尝试做了小小的改进,即对分层式教学模式抓落实.  2.分层的指导理念  分层教学,旨在对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或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作出合理分层,然后教师对教学内容做恰当的统筹安排,提出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教学要求,学生根据个人能力水平或者自身发展要求找到合理的目标方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学习过程有计划有目的的朝着自己所预定的目标迈进,逐步实现自己量身定做的目

4、标,进而达到更高的层次要求.所以学校对班级进行了有特色分班,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与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要求、不同重难点的教学目标,做不同的教学准备因材施教.充分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学校学习中都有所得,不放弃每一名同学.  3.教学个例透析  3.1学校的特色分层  以笔者之前所教高三为例,学校为每名学生能力得到最大化发展,依不同层次分出三层,文理各分为:A、临、B三层.文科A班2个,文科临界班2个,文科B班8个,理科A班2个,理科临界班2个,理科B班7个,外加音乐美术班1个,体育特长班1个,职高班1个.合计

5、26个班级.这样分层就是充分考虑了学生实际能力水平与今后发展方向的要求,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规律,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3.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统一进度,不同要求:①6B班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课本知识点,理解教学内容,能应用公式定理法则解题就行.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主抓选择填空,以及高考题大题的前两道,争取会而且能拿到全分.②临界生,重基础,适当加料.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要求他们在①的基础上做相应的中档题,要求前三题,后面三题第一问必须拿下.③A类学生在②的基础上适当加大难度,要求能在高

6、考题后三道大题上得分,拉开与其他同学在数学科上的差距.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重启发、重引导.④特长类学生的教学则要求在基本知识点与基础训练题目的把握上,并且还要大胆取舍部分高考必考但是他们显然拿不到分的知识点,把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点和课本的习题上.⑤职高类,由于他们有自己单独的教材,在教学中也应该以基础为准,没有必要特意拔高难度.职高班主抓中英数三科以及计算机.当然分层标准与目的不同,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定位和与之对应的教学重难点.合理调整,适应现状.  3.3

7、分层模式下的特色培养  在自愿原则下,对同学们的分层,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培养,准确定位.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重在启发.如笔者在高二教学中遇到的个例.  《双曲线性质》第一课时  例如:《双曲线性质》这一节的设计,笔者这样安排了教学思路,首先复习双曲线方程与图像,有目的的将图像画在了黑板上,然后分配任务给同学们,请同学们根据图像说出双曲线有什么样的性质,当同学们说完性质的时候,接下来就是有关这节课内容的习题训练.按照预设,这节课达到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要求,克服填鸭式教学讲练结合等基本要求.6但是笔者遇到了一

8、个有趣的事情.  3.3.1在理科班(B班)的情形  按照我的思路,当我抛出“双曲线有什么样的性质?”同学们也迷茫了一下,我感觉问题抛得太突然,太大,他们没接住,紧接着我启发,讲到:“椭圆有什么性质,请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一下子课堂活跃了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没10分钟,都已经将性质说的七七八八了,然后我将性质整理归纳,又将双曲线新增的离心率解释说明,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