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管见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管见

ID:31405004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9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管见_第1页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管见_第2页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管见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管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管见  【关键词】课堂;实效性;评价;层次;态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01―0081―01  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是学生作为主体人的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场所,是激发其生命活力、凸显其人性、唤醒其自由天性、展现其多彩自我的舞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平台。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营养不良、生态失调,压抑个性、失去灵性、远离生活,到了必须改造的地步。在新课程理念的光照下,我们越来越感到探讨课堂缺失以及激发学生主动性的重要。  一、课堂的缺失的

2、体现  1.教师个性的缺失。在课堂上,往往有这么几种情况。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解析者,权威意见的传声筒,思想道德的训导师,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是常态课的具体体现;再者是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年级往往教法是尘封不变的,科学的教法长期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多数教师受教材约束,驾驭教材的能力不足,习惯于尽可能根据教材要求组织教学,“教教材”取代了教师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与拓展,知识的权威性震慑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发挥。尤其是由于教学方式的大量移植,教学方式被不加选择地照搬套用,大大影响了课堂原本应有的个性化设计。3  2.教学实效性的缺失。多数教学过程可谓寓合作、探究、互动为一体,看似把学生作为

3、了课堂的主体,其实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课堂上表面的活跃、热闹,掩盖了教学的真相。尽管我们一直努力追求“高效课堂”,倡导真正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思维飞起来、肢体动起来,让学生的小嘴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但课堂上学生缺少表现的欲望,教师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学生一直是被动地讨论、合作与发言,一部分学生没有进入到真正的学习状态,一直是懒思静坐,乏味地配合教师“演戏”。更可怕的是那种预演、表演、导演式的课,要么是一些事实性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甚至可以直接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几乎无法激发思维,给人留下了做假的印象。  3

4、.学生评价的缺失。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或许受到新课程评价理念的约束,不少老师听了学生的发言惊喜地说:“你真聪明、棒棒棒!”或学生就一起拍掌等,对学生的评价一味是“好”,究竟好在何处,很少有针对性的评价。最让人费解的是个别教师对学生错误的表现也不及时指出。这些评价定位于表面取悦学生,学生没有真正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课堂评价显得僵硬、无趣,甚至滑稽,更不用说获得学习效果了。  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1.教学中的提问要清晰明了,指向性要强。让学生从问题中能够很快把握思考的方向,学生即使思维不深刻,语言表达不通顺,表达不贴切,老师也要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就油然而生了。3 

5、 2.学习中不要为难学生,目标性要明。每一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三种学生:第一种是会说且能说好,第二种是会说,但漫无边际,第三种是不会说,也不说。课堂上,经常听到教师说“我看看谁不举手,就叫谁”,话一出口,会有不少学生犹犹豫豫地举起手。我知道,他们不是为了回答问题,而是为了不回答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们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请那些会却不愿意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既能让这些学生收获信心,又能警示其他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发现了精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可以悄悄提醒,一般不要突然抛出问题让他们回答,当他们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我们感觉是警醒了他,但是学生坐下以后,心态是很久都难以平复的。  3.课堂中提问要

6、有层次,指向性要准。一个优秀的教师对班级学生的层次应该了然于胸,所以把每一个问题送给适合的学生回答,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十分重要。  4.评价中表扬要真诚,态度性要纯。教师的表扬要切合学生的发言质量,抓住发言中相对突出的方面,比如对发言时的声音、语言的条理和准确、观点的新颖或突出、层次的清晰等进行肯定。如果学生因一次回答问题失误,老师冷眼相看、同学嘲笑,那这个学生的自信心一下子就被扼杀了,可能以后都没有勇气回答问题了,久而久之就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年级越高越没有学生举手发言了,课堂一片死气沉沉。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学习的满足。这种满足又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

7、验,从而增强自信心,为学生以后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提供内在的动力。教师唯有反思课堂、研究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把握课堂的得与失。  编辑:蔡扬宗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