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单导学中问题的设计

语文活动单导学中问题的设计

ID:31414730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语文活动单导学中问题的设计_第1页
语文活动单导学中问题的设计_第2页
语文活动单导学中问题的设计_第3页
语文活动单导学中问题的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活动单导学中问题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活动单导学中问题的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今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学习、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热潮。在这种大背景下,如皋市自2006年开始实行以活动为载体的“活动单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成效显著。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对活动单的设计,本文笔者就活动单中问题的设计略谈刍荛之见。  一.设计活动单要考虑的因素  活动单主要强调“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四个“第一”的生本观念。它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课前预习提示,有具体可行的活动方案,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它进一步优化了课堂学习模式,拓宽了学生学

2、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获取能力的提高。  而设置问题和进行提问,也一直是语文教师公认的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实行活动单以来,我们课堂上的提问主要是通过书面形式呈现的,那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使一张活动单更有分量,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活动单时必须考虑的问题,而且必须放在重点考虑。另外,我们活动单的设计一定要进行创新,而创新的一个的重要途径就是进行问题”的设计研究,也就是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题”。4  二.活动单问题设计方法  1

3、、从文题入手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往往有揭示中心,概括课文内容的作用。设计问题时,我们就可以从文题入手提出问题:如课文写“谁”、“是什么”、“为什么”,层层深入挖掘。比如《曹刿论战》,从文章的标题我们就可以生成一系列问题:论战,什么战?你眼中的曹刿形象如何?曹刿是如何论战的?再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依据文题我们可以设计:“说”是一种什么文体?作者笔下的“捕蛇者”命运如何?作者为何写这篇“说”?这种提纲挈领的“问题”设计,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作用明显。如果我们教师再把把这种析题的方法教给学生,那么学生就可以自己根据标题来提问,并且掌握文章的脉络,授之以渔的成效显而易见了。  

4、2、从文体入手  不同的体裁,也就决定了我们授课的重点不同,我们教者可以依据文章体裁的一般常识来设计问题,以提高学生针对不同文体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比如弗兰西斯?培根的《论美》,“论”字就表明本文的体裁是议论文,因此我们可以依据议论文这种体裁来设计问题: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又是如何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的?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如何?再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我们可以紧扣“祥子”这一人物形象来设计问题:作者从哪些角度运用了哪些方法描写烈日和暴雨的?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原因有哪些?这种居高临下鸟瞰式的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把握文章的文体特点及阅读技巧,从而整体

5、提高感知文章内容的阅读能力。4  3、从主题入手  每一篇文章的写作,都蕴含着作者一定的写作意图,或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或高扬人性的美好品格,或表达对人情冷暖的关注,或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或蕴含对世人的警示,或揭示某种社会现实。这些蕴含在文章深层的主旨,有待于教师设计出各种阅读问题加以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以此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比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主要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态度的描述,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我在设计活动单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圈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并思考课文前前后后为什么会

6、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如何理解“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所蕴含的的复杂情感?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呢?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4、从语言入手  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均能体现作者一定的语言风格。白居易、老舍、福楼拜等大家无一不是语言大师,他们的语言或明白如话、平易浅畅,或幽默风趣、清新自然,或精炼准确、富于人生哲理。如此,我们可以通过有关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风格,品味、赏析、学习、借鉴语言特色并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本文的语言极有特色,格调清丽,

7、遣词凝练,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教学本文时,我在活动单上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请同学们以第一二两段为例,去掉文中的“也”字和“而”4字,品读一下,与原文有何不同?思考作者紧扣一个“乐”字,写了哪几种乐?  刘爱喜,教师,现居江苏如皋。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