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宇宙“幽灵”

寻找宇宙“幽灵”

ID:31428305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寻找宇宙“幽灵”_第1页
寻找宇宙“幽灵”_第2页
寻找宇宙“幽灵”_第3页
寻找宇宙“幽灵”_第4页
寻找宇宙“幽灵”_第5页
资源描述:

《寻找宇宙“幽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寻找宇宙“幽灵”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诞生100年来,在揭开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至今仍未解开的谜团,其中,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两个宇宙“幽灵”,被视为21世纪物理学研究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普通物质只占宇宙总质能的4.9%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如何“现形”的?上海交通大学鸿文讲席教授、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所长季向东介绍,天文学家发现,他们观测到的一些宇宙大尺度现象,与广义相对论、牛顿力学的理论预测并不相符。  例如,银河系的恒星都在绕着银河系中心高速运动,根据广义相对论,恒星离星系中心越远,其运动速度应该越慢。但科学家在研究一个螺旋星系的旋转速

2、度时,发现星系外侧恒星的旋转速度,比预测速度快得多。  这意味着两种可能:一是广义相对论在宇宙大尺度上失效,无法正确描述星系范围的引力;二是该理论仍然成立,只是在银河系等螺旋星系中,存在人类还无法观测到的物质。其质量非常大,使星系外侧的恒星高速运转,并用足够大的引力“拉”住这些高速运转的星球,使其不至于因离心力过大而脱离星系。  许多物理学家选择了后一种解释,提出宇宙中存在“暗物质”。它们与人类已知的物质一样具有质量,却不与其发生电磁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因此人类几乎无法观测到。它们的密度很小,但数量庞大,因此总质量大得惊人。5  如今,据物理学家推

3、测,银河系中暗物质的质量比普通物质多20倍以上;在整个宇宙,普通物质只占4.9%左右,暗物质则占26.8%左右,另外68.3%左右的质能来自暗能量。  关于暗能量,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宇宙中的其他星系都在向着距离银河系越来越远的方向移动,而且它们移动得越远,运行速度就越快。这揭示了一个真相:宇宙正在加速膨胀。根据广义相对论和人类已观测到的物质,无法解释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把宇宙“越吹越大”。如果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引力理论,那么宇宙中很可能存在着一种充溢空间、增加宇宙膨胀速度的能量形式。它难以觉察,却真实存在。理论推测,银河系中心区域以及地球上都集聚

4、着大量暗物质,估计每秒大约有上亿个暗物质原子穿透我们的身体。  地底最深处的“熊猫计划”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广义相对论是适用于宇宙大尺度的引力理论。如今,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相对论是正确的,因而踏上了寻找暗物质和暗能量之路。  在暗物质探测方面,我国科学家走在了世界前列。作为“熊猫计划”(PandaX)负责人,季向东带领团队在四川锦屏山地下实验室寻找暗物质的踪迹。5  理论推测,银河系中心区域集聚着大量暗物质,它们应该会弥漫到地球,估计每秒大约有上亿个暗物质原子穿透我们的身体。当暗物质原子与物质原子碰撞后,会产生极其微弱的光

5、电信号,但要捕获它们极其困难。在地面上,各种宇宙射线对这种光电信号造成了极大的背景辐射干扰。为屏蔽干扰,实验必须深入地下。  PandaX实验正是在世界上最深的四川锦屏山地下实验室进行。这一实验场所由清华大学和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于2010年联合开发,在隧道工程建设中利用了一个约2400米深的人工井。山洞上方被深厚岩石层所覆盖,以阻挡外界信号。  PandaX是“粒子和天体物理氙探测器”的英文简写,以惰性元素氙(Xe)作为探测媒介。实验由上海交大牵头组织,合作组包括中美6家研究机构和大学在内,首期使用了约120公斤的液态氙作为“靶子”,探测

6、光临地球的暗物质粒子。  2015年8月,实验组公布了立项4年来的首批物理数据――探测器记录了约400万个粒子撞击事例,在暗物质可能产生的“能量区”大约有1万个事例;而在探测器中心的37公斤液氙中,只有46个事例。通过与放射源的定标比较,这46个事例全部来自放射性本底,并没有暗物质留下的痕迹。  季向东表示,首期实验主要探测的是轻质量的暗物质(粒子质量是质子的几倍),而物理学界认为,重质量的暗物质(粒子质量是质子的100倍左右)更多。为此,将目标锁定为重质量暗物质的二期实验即将启动,其探测规模和灵敏度是首期实验的4倍。“实验分析结果计划明年发表,

7、能否探测到暗物质?让我们拭目以待。”5  除了地下探测,科学家还在太空和大型强子对撞机里寻找暗物质的蛛丝马迹。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主持的暗物质研究小组,利用的是国际空间站上阿尔法磁谱仪的观测数据。理论推测,银河系中心的暗物质粒子彼此撞击后,会湮灭为普通物质和相应的反物质粒子。如果阿尔法磁谱仪探测到超出预期的普通物质和反物质粒子,就可能意味着银河系中心有暗物质。“我认为,在这三种实验方法中,地下探测最靠谱,因为它能直接探测到暗物质。”季向东说。  探测宇宙“涟漪”  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引力波,也是百年未解之谜。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北师大天文系

8、教授王运永介绍,根据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可推导出“引力波”这种时空波动。如果把时空比作水面,宇宙中发生天体碰撞这样的大事后,就像石头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