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食心虫的虫情监测与防治适期研究

大豆食心虫的虫情监测与防治适期研究

ID:31431054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大豆食心虫的虫情监测与防治适期研究_第1页
大豆食心虫的虫情监测与防治适期研究_第2页
大豆食心虫的虫情监测与防治适期研究_第3页
大豆食心虫的虫情监测与防治适期研究_第4页
大豆食心虫的虫情监测与防治适期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豆食心虫的虫情监测与防治适期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豆食心虫的虫情监测与防治适期研究  摘要在介绍大豆食心虫生活习性及危害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其虫情监测方法,并根据监测结果确定防治期及主要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食心虫;危害特征;虫情监测;性诱剂  中图分类号S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8-0119-01  大豆害虫有几十个种类,目前研究认为,影响大豆产量的害虫主要有蚜虫、大豆食心虫、豆荚螟、造桥虫、蛴螬、金针虫、红蜘蛛等10余种。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的危害在黄淮地区尤其严重,一旦受到虫害侵袭,不仅大豆产量降低,其品质也会严重下降,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防治大豆生长过程中的虫害,是大豆

2、科研工作者和大豆生产一线的科技人员都必须重视的课题。  防治大豆虫害,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好虫情预测预报和大豆各个生长时期的虫情监测。年份虫情预测是根据生物学原理,通过对目标害虫的调查统计,结合历年数据,利用数学的方法来分析预估某种害虫的发生期和危害程度等情况。本文以大豆食心虫的危害情况为例,利用大豆食心虫性诱剂进行虫情监测,得到本年度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期的准确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的分析及食心虫生长周期和危害特点,确定化学防治的合适时间,从而有效控制大豆食心虫的危害。  1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征6  大豆食心虫是一种黄褐色至暗褐色的小蛾子,体长5~6mm,

3、翅展12~14mm。卵扁圆形,长0.42~0.61mm。幼虫体长8.1~10.2mm,初孵化时乳黄色,老熟时为橙红色。在黄淮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从豆荚落到土内结茧化蛹越冬。蛹长5~7mm,长纺锤形,黄褐色至红褐色,羽化前为黑褐色。大豆食心虫是经过卵、幼虫、成虫、蛹4个阶段的完全变态昆虫[1]。  大豆食心虫喜欢在多毛的大豆品种上产卵,多毛的品种抵抗食心虫的能力弱;早熟的品种受到大豆食心虫的危害少,说明早熟品种抗虫性强;结荚时间长的品种受害重,即晚熟品种抗虫性差;豆荚皮的木质化隔离层厚的大豆品种受害程度也轻得多,即抗虫性强。  大豆食心虫食性单一,主要为害大豆和野生大豆(也取

4、食苦参)。危害特点是幼虫从豆荚的边缘合缝处咬荚蛀入豆荚内嚼食豆粒,使豆粒呈现一条取食沟或凹凸不平的缺刻――称为“虫口豆”。一般年份大豆的虫食率都在5%~10%,危害严重时可达50%,对大豆的产、质量影响极大。其危害步骤是雌蛾将受精卵散产在许多幼嫩豆荚上,每个豆荚一般只产一粒卵(也有极少数产2~3粒的),每只雌蛾最多可产210粒卵,5~7d就可以孵化出幼虫。幼嫩豆荚遭幼虫咬食后造成豆荚干瘪,不结籽实,降低了产量;幼虫进入鼓粒期的豆荚内嚼食豆粒,形成虫口,导致大豆质量和产量下降,这些都直接降低了大豆的经济价值[2]。  2性诱剂监测方法及数据记录  大豆食心虫的监测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

5、田间蛾量调查法:在预计发蛾期前后20d左右农技人员手拿竹竿在田垄间漫步,用“6百步惊蛾目测计数法”来调查发蛾期、发蛾盛期、发蛾末期虫量。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受其他虫种干扰等因素影响,准确性不是很好。  性诱剂因其针对性强,调查数据精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防治农业害虫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现重点介绍性诱剂的监测方法及数据分析。  2.1监测地点及其选择  监测地块的选择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空间开阔、光线充足,雨水、养分等条件与本地农村大田种植的地块相类似。笔者选择的是阜阳市三环路以西的一块处于农村农田之中的阜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该地块面积为15hm2,位于东经115.48°、北

6、纬32.54°,海拔高度是33.33m,符合试验要求。  2.2诱捕器的设置与安装  大豆食心虫性诱剂诱芯和诱捕器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在监测地块选取3个点,每2点间距不少于100m,1个点靠近地块边沿部分,另外2个点位于地块中间部分,代表性的点能够保证监测其自然种群动态。诱捕器安放在竹竿支架上,竹竿长2m,埋地下40cm,以防支架被风吹倒,每个点埋1根,支架上安放醒目标志防止受到人为破坏,盆式诱捕器的盆里水面要维持一定的高度并且放入适量洗衣粉,便于捕捉和杀灭成虫。诱芯每月更换1次,备用诱芯密封存放在0℃以下的冰箱中。3个点分别安装A、B、C3个诱捕器。诱捕器应距离地表1

7、.5m,用铁丝在竹竿上系牢。按照要求装好诱芯并且在集虫盆中加入适量的洗衣粉水[3]。  2.3成虫数量的动态监测  从安装好诱捕器的次日清晨开始记录数据,每3d(中间隔26d)记录1次诱捕的虫头数,至见蛾(发蛾初期)后改为每天记录1次。记录诱集盆中的大豆食心虫的数量,同时记录天气情况。将部分特征保持完好的成虫标本保存在75%的酒精中备检,其余的虫子用小网具捞出扔掉即可。7月25日安放诱捕器,至9月28日大豆收割,连续记录2个月。  调查发现,7月26日至8月3日清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