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模型的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分析

基于swot模型的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分析

ID:31431780

大小:11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9

基于swot模型的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分析_第1页
基于swot模型的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分析_第2页
基于swot模型的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分析_第3页
基于swot模型的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分析_第4页
基于swot模型的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swot模型的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SWOT模型的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分析  摘要: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品牌建设、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等对策,以期为通江县制定银耳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为通江银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通江银耳;产业;发展;SWOT模型  中图分类号:S646;F3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9-5120-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

2、4.2016.19.059  Abstract:Throughfieldinvestigationandrelevantliteraturematerials,thestatusandproblemsofTremellaindustrialdevelopmentinTongjiangwereanalyzedbySWOTmodel.Thecountermeasuressuchasstrengthening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expandingmoneyinput,st

3、rengtheningthebrandconstruction,focusingontheintroductionandcultivationofleadingenterpriseswereputforward,inordertoprovidetheoreticalbasisandintellectualsupportfortheindustrialpolicy-makingofgovernment,andprovidereferencesfo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remellain

4、dustryinTongjiang.  Keywords:TremellainTongjiang;industry;development;SWOT11model  银耳,也叫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真菌类银耳科,味甘性平,能强精补肾滋阴、润肺生津止咳、清热润肠益胃、补气活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及嫩肤[1]。银耳在中国分布广泛,四川、贵州、福建、湖北、陕西、湖南、广西、广东、浙江、安徽、江西、青海、台湾等省的山林中都有生长[2]。  四川省通江县是银耳的发源地,其段木银耳知名度高,市场影响力大,市场前景好。但目前国内福建

5、、河南、重庆等地都在大力发展银耳产业,特别是福建古田,代料银耳产量很大,发展很好[3]。因此,通江银耳面临着其他银耳产区的竞争,同时还面临着区位条件、科技水平、产业化水平、产业发展环境等多方面的制约。如何找准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定位,突破发展制约,充分发挥通江银耳的自身优势,体现通江银耳产业的竞争力,保持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亟需探寻通江银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基于SWOT模型对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制约因素、发展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通江银耳产业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1通江银

6、耳产业的比较优势  1.1生态环境独特  通江县地处米仓山、大巴山中南麓,中低山区类型,属南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湿润季风气候,是中国南北气候带的分界线,地貌呈“三山夹两谷”之势,大小通江河汇聚而成的诺水贯穿全境,海拔介于306~208911m;立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年均气温16.7℃,年日照时间1299.2h,年降雨量1100mm,无霜期280d,是银耳生长繁衍得天独厚的理想环境[4]。通江县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生态条件优越。其远离大中城市,境内无大中型工矿企业,大气、土壤、水源无污染

7、。2001年经四川省土壤肥料监测中心监测,通江县全部达到A级绿色食品生产环境标准,部分地方达到AA级绿色食品生产环境标准,是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理想环境。  1.2生产原料独特  通江银耳自人工栽培以来一直以青杠林为正宗寄主,其主要分粗皮青杠(栓皮栎)和细皮青杠(麻栎)。由于通江独特的地理气候和肥沃土质,通江境内的青杠树生命力旺盛,再生能力强,一般砍后所发新苗七八年又可长成直径10cm左右的“边材厚心材少”优质耳棒资源,故有“坐七砍八”的耳林砍伐和培育制度。据调查,其他产地青杠由于地理气候条件不同,所产青杠质地坚硬,特别是

8、高山栎要30~50年才能实现一个循环使用周期,树质“边材少心材厚”,不利于银耳菌(含香灰菌)的分解利用。通江拥有发展银耳产业所需的丰富的原料资源,有可利用耳林资源近10万hm2,可利用秸秆、木屑等代料资源45万t。通江县耳林资源遍布全县,分布在48个乡(镇)和8个国有林场。耳林分布状况如表1。  1.3栽培方式独特  通江银耳人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