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山岭地区隧道施工

浅议山岭地区隧道施工

ID:31434697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9

浅议山岭地区隧道施工_第1页
浅议山岭地区隧道施工_第2页
浅议山岭地区隧道施工_第3页
浅议山岭地区隧道施工_第4页
浅议山岭地区隧道施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山岭地区隧道施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山岭地区隧道施工  摘要:山岭地区的公路隧道由于受实际地质条件及水文条件的影响,在设计和施工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难度。文章对湖南某山岭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就此类隧道的施工技术浅谈了体会。  关键词:山岭地区;隧道施工;工程技术;公路隧道;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55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9-0101-03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29.045  1概述  隧道通常指用作地下通道的工程建筑物,其在山岭地区可用做克服地

2、形或高程障碍、改善地形、提高车速、缩短里程、节约燃料、节省时间、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可有效防止落石、塌方、雪崩、崩塌等地质危害,因此在交通运输工程中使用较为广泛。  山岭地区的公路隧道由于受实际地质、地形条件的影响,设计、施工均存在一定的难度,其中又以隧道洞体开挖过程中支护体系的施工最复杂,本文结合湖南某山岭地区隧道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就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2工程概况  湖南某山岭地区道路共有隧道1处(K0+650~K1+465),其全长815m,属于中隧道。隧道位于直线上,单向纵坡-1.98%。隧道路面双向横

3、坡2%。8  隧道轮廓线按60km/h行车速度确定,采用双心圆,净宽9.0m,净高8.4m。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隧道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主要构造为新华夏系构造,北东向构造发育,出露基岩主要为元古界泥质板岩、砂质板岩夹变质砂岩,岩层倾向变化较大,受其影响,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据此,设计最终判定K0+650~K0+725、K1+440~K1+465段隧道围岩为Ⅳ级,K0+725~K1+440段隧道围岩为Ⅲ级。隧道设计以新奥法原理为指导,各类衬砌均采用复合式衬砌。隧道路线范围内围岩级别为Ⅲ级、  Ⅳ级。  3原设计方案及开挖方案  

4、3.1原设计支护方案  Ⅲ级围岩(K0+725~K1+440):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由系统锚杆、单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工字钢钢拱架(围岩较差处)组成,模筑混凝土作为二次衬砌,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复合防水板作为防水层,具体参数如下:系统锚杆:D25型中空注浆锚杆L=300cm,纵、环向间距100×120cm梅花形布置;单层钢筋网:直径8mm的一级钢筋,网格间距25×25cm;喷射混凝土:15cm厚的C25混凝土;二次衬砌:35cm厚的C30混凝土。  Ⅳ级围岩(K0+650~K0+725、K1+440~K1+465)

5、:设计基本同Ⅲ级围岩,也采用复合式衬砌,但系统锚杆的纵、环间距由100×120cm调整为100×100cm,初次衬砌中钢筋网片的网格间距由25×25cm调整为20×20cm,喷射混凝土厚度由15cm调整为22cm,此外初次衬砌中增加了钢拱架。8  超前支护方案(K0+650~K0+725,K1+440~K1+465):隧道弧顶120°范围内采用采用外径42mm、厚3.5mm的热轧无缝钢管进行超前支护,其中小导管长350cm,呈梅花形布置,环向间距0.24m,纵向间距2m,钢管前端呈尖锥状,尾部焊上直径6mm的加劲箍,管壁四周钻6m

6、m压浆孔,超前小导管施工时,钢管以10°~15°的外倾角打入围岩,钢管环向间距24cm,超前小导管间保持1m的搭接长度。  3.2原施工开挖方案  隧道洞身开挖采用“新奥法”施工,光面爆破技术,先施工超前小导管(如有设计时),然后对洞体采用上下台阶法进行开挖,即先进行上半断面开挖,上半断面初期支护,再进行下半断面开挖,下半断面初期支护,上台阶的高度约为8.366m,下台阶主要为仰拱区域,洞体整体开挖完毕后施工二次衬砌。每循环进尺为1.5m,每月的平均进尺为45~50m。洞体开挖工序如下:超前小导管施工(如有设计时)→上台阶爆破作业

7、→洞体上台阶开挖除渣→上台阶初期支护→下台阶爆破作业→下台阶开挖除渣→下台阶支护跟进→二次衬砌。  4现场实施情况  ××8年8月下旬,隧道启动现场施工工作,考虑到隧道出洞口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因此现行进行施工,并开展了爆破试验,但局部出现了坍塌问题。针对隧道出洞口出现的局部坍塌问题,现场组织专题会议进行了讨论,分析原因主要为出洞口上部基岩较为破碎,下部开挖形成临空面后,原设计支护方案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形成坍塌,经讨论,初步提出了长管棚的强支护方案,即进洞前先施工长管棚和明洞,在形成支撑体系后,再进行暗洞洞体的开挖。此外,隧道进

8、洞口上方有一“Y”形自然冲沟,进洞口隧道整体需从该冲沟下方进行穿越,由于隧道上方岩体含水率较高,基岩较为破碎,围岩的整体强度与稳定性相对于出洞口还要差,鉴于出洞口开挖后出现的问题,经讨论达成一致意见,进洞口的方案也必须进行调整,会上初步提出了两种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