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ID:31437010

大小:10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_第1页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_第2页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_第3页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_第4页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摘要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鹰嘴豆新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下的丰产性、适应性及其推广利用价值,为鹰嘴豆新品种登记和优良品种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Y-11-47产量达2282.4kg/hm2,Y-11-37产量达2252.4kg/hm2,田间综合评价较好,产量较显著,可在适宜地区示范推广。  关键词鹰嘴豆;新品种;区域试验;评价  中图分类号S643.90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20-0073-02  鹰嘴豆,别名桃豆、鸡豌豆、鸡头豆、回回豆等,因其面形奇特,尖如鹰嘴,故称此名。

2、鹰嘴豆是世界上栽培面积较大的豆类植物,中国只有零星分布,目前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青海、陕西及东北三省等地有少量栽培。鹰嘴豆淀粉具有板栗风味,可同小麦一起磨成混合粉作主食用。鹰嘴豆粉加上奶粉制成豆乳粉,容易吸收和消化,是婴儿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用鹰嘴豆粉加油和各种调味品,可做出各种风味佳肴、沙拉和点心。鹰嘴豆的籽粒可以做豆沙、煮豆、炒豆或油炸豆。青嫩豆粒、嫩叶均可作蔬菜[1]。鹰嘴豆根系发达,主根入土较深,故很耐旱,同时根具根瘤,固氮能力极强,是重要的养地作物。6  曲靖市是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东部,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南与云南省文山州、红河州接壤

3、,西与昆明市连接,北靠云南省昭通市和贵州省毕节市,是边疆中的内地。曲靖市食用豆种植以蚕豆、豌豆和芸豆为主,其中蚕豆常年种植面积33333hm2,豌豆常年种植面积13333hm2,芸豆及其他食用豆类种植面积10000hm2。曲靖连续多年冬春连旱,鹰嘴豆属于较耐旱作物,引进、筛选评价适宜本地种植的鹰嘴豆新品种,不但能丰富食用豆种植结构,而且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2]。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位于曲靖市沾益区金龙街道的曲靖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海拔2010m,地处东经103.88°,北纬25.56°。试验地属旱地,前作为大豆,试验地点稳定、地势平坦、通风向

4、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土壤肥力中等。  1.2试验材料  本次试验参试鹰嘴豆品种共有10个,分别是Y-11-39、木鹰1号、Y-11-36、Y-11-43、Y-Ebony、Y-11-47、Y-11-11、Y-11-37、Y-11-19、Y-Leadev。  1.3试验设计  试验按统一方案实施,共设1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木鹰1号作对照(CK)。3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排列,5行区,行长3.33m,行距0.40m,小区面积6.66m2(3.33m×2.00m),小区区间距0.50m,保护行1.20m。开播种沟后每行播种20塘,每塘点播2粒,塘距0.17m,小区播种

5、粒数200粒。6  1.4试验实施  2015年10月12日拖拉机深翻耙细平整土地后于10月15日开播种沟点播,施康庄有机肥7500kg/hm2作种肥,由于播后遇干旱天气,于10月18日浇灌出苗水1次,11月2日后陆续出苗,所有品种出苗情况较好。为了确保试验材料的正常生长,12月21日、2月18日追施尿素150kg/hm2各1次,2月15日、3月19日各喷雾乐果+吡虫啉防治蚜虫1次。  1.5调查内容与方法  5月10日进行株高、基部分枝数、单株荚数等性状调查调查完成后取样,根据各品种的成熟情况于5月11日集中采摘收获完毕,脱粒晒干后完成实粒数、百粒重、产量等室内考种项目,准确分

6、析试验数据、及时撰写试验总结报告。试验全生育期间按照要求认真做好田间观察记载,观察记载,室内考种的项目和方法均严格按试验方案进行,记载标准严格按照《鹰嘴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执行[3-5]。  2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  参试品种生育期为202~207d。其中,Y-Ebony生育期最短,为202d,其次是Y-Leadev,为203d,木鹰1号(CK)、Y-11-43、Y-11-11、Y-11-19均为204d,Y-11-36为205d,Y-11-47为206d,Y-11-39和Y-11-37生育期最长,为207d(表1)。  2.2产量结果  本组试验所有参试品种干籽

7、粒产量均超对照,对照品种木鹰1号(CK)产量为1591.6kg/hm2。产量最高的是Y-11-47,为2282.36kg/hm2,较CK增产690.7kg/hm2,增幅43.4%;Y-11-37产量2252.3kg/hm2,较CK增产660.7kg/hm2,增幅41.5%,居试验第2位;产量居试验第3位的是Y-11-19,为2012.0kg/hm2,较CK增产420.4kg/hm2,增幅26.4%;Y-11-43产量为1967.0kg/hm2,较CK增产375.4kg/hm2,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