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泽然百世不斩

君子之泽然百世不斩

ID:31439744

大小:11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10

君子之泽然百世不斩_第1页
君子之泽然百世不斩_第2页
君子之泽然百世不斩_第3页
君子之泽然百世不斩_第4页
君子之泽然百世不斩_第5页
资源描述:

《君子之泽然百世不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君子之泽然百世不斩  “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八年前执教高一年级时,苏教版必修一课本“月是故乡明”专题里刘亮程

2、先生《今生今世的证据》的这段文字,深深震撼着我,使我想到我们这个时代迅猛而剧烈的各种变化:  我们以前,种地靠牛,点灯靠油,吃粮靠石磨,穿衣靠自己种棉纺线织布;我们以后种田靠机械,淘汰了油灯、石磨、纺花车,土织机,我们的下一代不知它们为何物;  我们以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住草舍瓦屋,出门则步行为主,高级交通工具是驴、马、畜力车、人力轿、木帆船;我们以后夜晚比白天还要明亮繁华,住则高楼,行则汽车、火车、轮船、飞机;  我们以前,农业立国,农民纳粮,农民供养着整个国家机器;我们以后工业立国,科技立国,知识立国,农

3、民不再交粮纳税,农民种粮得到补贴;12  我们以前,一直匍匐或劳作在自己脚下的土地上;我们以后目光扫过整个地球村,投向更为广阔的宇宙;  我们以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的思想深入人心,多子女家庭多荣耀;我们以后实行计划生育,绝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如今已是第二代、第三代独生子女家庭了;  我们以前,恪守着农耕文明哺育出来的文化传统,谦恭内敛等级森严,君臣父子纲常礼法深入骨髓;我们以后步入工业文明信息革命所构成的现代文明,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深得人心,以至于我们的下一代对民族文化传统那样陌生;  

4、我们以前,五千年一贯制,思想文化、生活传统、宗法制度是那样的体系完备缜密周到,人们可以安居于历代才智之士建造修补出的传统文明大厦;我们以后失去了原有的庇护,如何在继承和创新中重建中华文明,问题多多,困难多多,困惑多多……  可以说,以前的五千多年,我们这个民族只是艰难地进行着量变的积聚;我们此身所处的最近几十年,正是我们民族发生由农耕文明到现代文明的质变时期:天变了,地变了,山变了,水变了,家庭构成变了,社会机制变了,生活行为变了,思想观念也变了。短短几十年,美的,丑的,善的,恶的,高尚的,粗俗的,古老的,新生的

5、,本土的,舶来的……各种观念剧烈地碰撞着,融合着,裂变着。12  生在这个时代,赶上发生翻天覆地沧桑巨变的年头,见证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发生剧变,是我们的幸运,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沉重责任。应该说,我们这一代人生在这样的时段,必然承受文化突变给我们带来的困惑和苦恼,必然承担着推动民族发展的历史重任。五千多年的民族兴衰存亡,是也我们,非也我们。我们的民族,能否焕发青春,踏上复兴之路,兴旺发达健康繁衍,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将起决定性作用。  学完这一课,有感于时代变迁迅疾,课上我即兴设计了一个活动体验练习:  “请同学

6、们写下自己的名字,名字后边划一箭头,在箭头处写上父亲、母亲的名字,名字后边再划箭头,写上祖父、祖母名字,依次写下去,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能写多少写多少。”  三个班一百五十多名学生,只有四位写出了自己曾祖的名字,绝大多数只能写出祖父的名字,少部分甚至只能写出父母亲的名字。  接着我请四位写出曾祖名字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曾祖什么模样,什么性格,做过什么事情,他们全都说“不知道”,仅从家谱上依稀知道其名字而已。  “同学们,一世三十年,三世九十年而已。九十年前的亲人,有许多我们已经记不得他们的名字了,我也

7、只记得自己高祖的名字;依此类推,九十年后能记得我们的又有几人呢?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后人记得我们?如何才能留下我们曾经生活过的证据呢?”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位嗓门特大的同学喊道:“成名!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才能让后世子孙记住!”  “是啊,物质家园可以证明我们曾经的生命状态,但是物质家园不能耐久,很容易废失,即便是坚固的楼房,也只有七八十年的寿命。正如作者所说‘12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那么,我们只有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给后人留下自己的精神财富,才

8、能让后人记得我们,才能向后人证明我们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这位同学所说的‘流芳百世’‘遗臭万年’,正是着眼于从精神方面给后人留下印记啊。”  上完课,我不禁想到我们,抚心自问,我们能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呢?九十年后有几人记得我们呢?“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如我辈琐屑平庸者,让后人记忆五世是不可能的事情啊。由此我想到见证中华民族生活文明发生巨变的这代人。我们理当继往开来,承前启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