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大学生解读网络媒介

如何促进大学生解读网络媒介

ID:31440333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如何促进大学生解读网络媒介_第1页
如何促进大学生解读网络媒介_第2页
如何促进大学生解读网络媒介_第3页
如何促进大学生解读网络媒介_第4页
如何促进大学生解读网络媒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促进大学生解读网络媒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促进大学生解读网络媒介  摘要:缩短网络媒介与解读者之间的距离、提升解读者的同化能力是互联网时代受众网络素养提升中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借助于符号学理论、媒介再现理论与话语理论,围绕网络媒介的五个方面,尝试建构起了一条促进大学生解读网络媒介的框架。  关键词:网络媒介;解读;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246-02  网络媒介相对于早期诞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被称为第四媒体,网络媒介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的文化载体。“解读”在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2、中被解释为通过分析来理解。一切解读的目的都是要缩短或消除网络媒介与解读者之间的距离,同化网络媒介,使最初隐藏的东西成为变成自己的、再现自我的理解,把客体的隐含意义显露出来,并被其他人所认同。解读的过程能够揭示网络媒介的深层含义,在解读中受众把自己的理解力置于网络媒介之上,向媒介敞开自己,以便接受自我和创造自我。  一、问题提出  伴随高校校园网络的发展,各种网络平台和网络信息不断地涌现,网络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拓展社会关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渠道,网络更是呈现出了“主体创造性、功能集成性、价值多元性”6等一系列特征。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一个

3、重点课题。笔者进行了大量文献整理与考察,在中国期刊网(期限:1997―2015年)以“媒介”、“网络媒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等为主题跨库检索,对检索出的文献分析得出,研究总体分布如下:其一,对国外相关理论及在高校发展概况的借鉴与反思,如张开、蔡琪等学者对美国、英国等国家媒介素养理论的概述与思考;其二是基于多元理论的思考,如卜卫、陈昌凤等学者依托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等理论对青年媒介素养展开的研究;其三,闫欢、郑保卫学者对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其四,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相关实证调查与分析,如鲍海波、陈燕、刘佳、李天姣等多位学者对大学生网络媒

4、介接触等的实证调查研究。研究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重要性、内涵、提升策略考察较多,但在提升策略研究上较少地投入到网络媒介方面的研究。网络媒介生产、传播、流通、评价等一系列的规则和内容对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个陌生的字眼,阻碍了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综合培养,在当前的网络媒介文化氛围下,媒介能力培养更需本土化、层极化、精细化,网络媒介研究作为媒介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其解读研究不容忽视。  二、解读网络媒介的理论与框架  (一)解读网络媒介的多重理论  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展开从具体概念到抽象事物的教育。倡导在教学中引导大学生用多重理论去分析网

5、络媒介:一是从符号学相关理论去分析网络媒介;二是从媒介再现理论去分析网络媒介;三是从话语理论去分析网络媒介。6  首先借助于符号学理论。“媒介是象征或符号的体系。”符号(symbol、sign)作为符号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是各种传播的通道,大众只有通过各种符号才能够做到相互沟通。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认为符号由两种元素构成:能指与所指。从符号学视角出发,一般来说传播都包含了符号、符码两种重要元素。符号作为一种表象,是表达信息的基本元素,都是一套套有组织的符号系统即符码。这也同英国“文化研究之父”斯图亚特?霍尔(

6、StuartHall)所提的“编码”与“解码”相吻合。  其次从媒介再现理论(Representationtheory)去分析。“再现”一词用来表达如何将不同的符号放在一起,使得复杂与抽象的概念变成简单与具体的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手法,“再现”融入到了通过各种符号形式进行表达的过程中。美国著名新闻学者沃尔特?李普曼(WalterLippmann)指出了媒介对于现实的呈现并非是一种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充满了选择与建构。网络媒介有其独特的表意系统和表现手法,通过这些系统与手法,兼“他者把关”不断弱化,建构者悄无声息地将自己的态度注入其中。所有的表意活动即所有带有

7、意义的实践都涉及到权力关系,网络媒介产生的过程也是遵循一般的意识形态立场的过程。  再者从话语理论去分析网络媒介。在某个网络语境中得出的结果将会传达到另外一个语境中,鼓励人们去声明自己的观点,或者把话收回去保持沉默,直到经过一个螺旋的过程。某种观点在公开场所占统治地位,而其他观点在公共意识中消失,这便构成了一个“沉默的螺旋”6。网络媒介在一个虚拟的传输通道上,传者更是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话语权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话语分析、再现分析是媒介分析的侧重点,二者都强调超越构成网络媒介中形形色色的能指,去揭示符号表象背后的多元“所指”。  (二)网络媒介解读框架  从

8、表面看,虽然网络媒介能够及时提供多重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