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想象在《诗经》中的建构性作用

审美想象在《诗经》中的建构性作用

ID:31440767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审美想象在《诗经》中的建构性作用_第1页
审美想象在《诗经》中的建构性作用_第2页
审美想象在《诗经》中的建构性作用_第3页
审美想象在《诗经》中的建构性作用_第4页
审美想象在《诗经》中的建构性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审美想象在《诗经》中的建构性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审美想象在《诗经》中的建构性作用  审美想象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心理因素,在文学鉴赏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诗词鉴赏中,鉴赏者通过审美冲动,由诗文自发产生审美想象,加之自身的审美经验与审美情趣,构建起内心的审美图景,并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获得情感上的陶冶,达到审美欲望,最终完成审美活动。  诗是美的化身。《诗经》作为我国诗歌发展的源头,它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法成为后世诗歌发展的蓝本。《颜氏家训?文章篇》说:“夫文章者,原出五经……歌、咏、赋、颂生于诗者也。”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言:“别裁伪体亲《风》《雅》”,道出历代诗

2、人对《诗经》的追摹和标榜。可见,自古以来《诗经》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都是极高的。因而,对《诗经》的审美与鉴赏对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具有积极的意义。《文心雕龙》中说:“诗者,持也,持人性情;三百之敝,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诗歌抒发人的心志,涵养人的性情,就连道德修养极高的孔子也将《诗经》作为陶冶性情、培养道德的最好教材。并且,根据《诗经》诗、乐、舞为一体的艺术特色和它字字玑珠、反复叠沓的创作手法,审美想象的建构性作用在《诗经》审美活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诗言志,歌咏言。”“人秉七情,感物斯

3、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6人类的七情六欲原本在心,当通过语言文字吐露之时内心的思想得到升华,从感性到理性,由漫想到文字,由此便生成了艺术创作。《诗经》中的诗大多从劳动中产生,是古人最真实的情感表达,不同于其他经书,纪实性强是《诗经》的一大特色。现如今,《诗经》除了是一部艺术造诣极高的诗总集,也是学者们用来研究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等的有力根据。  《诗经》由采诗人采集而来,并经过挑选,对于艺术水平高的、能反映当时社会风俗与文化的诗歌就编制成乐曲,再赋上舞蹈供人们咏唱、欣赏。极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是《诗经》不同于其他诗歌的独

4、有特色。  我们来看下面这两首诗。  其一:  ?]?q  采采?]?q,薄言采之。  采采?]?q,薄言有之。  采采?]?q,薄言掇之。  采采?]?q,薄言捋之。  采采?]?q,薄言?K之。  采采?]?q,薄言?p之。  《?]?q》是《诗经?国风?周南》中描写人民劳动生活的一首周南地方民歌。全篇生动地描画了周南妇女结伴采撷?]?q,充满了欢歌笑语的劳动场面。林从龙在鉴赏此诗时称其“是一首明快而优美的劳动之歌”,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的确,“劳者歌其事”的创作思想充分体现在此诗中,并且这首民歌也很好的体现了《

5、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6通观此诗,短短六句行歌以自然朴素、简单明了、反复叠沓的创作手法将妇女采集?]?q的欢乐景象描绘得惟妙惟肖。初读只觉得平常,甚至平淡无奇。六句行歌除了六个动词不同之外,并无其他变化,语言简单,韵律也单一,似乎除了妇女采摘?]?q这一事实外并无更多内涵可供发掘和玩味。然而,如果我们能用审美想象来构建一幅妇女采?]?q的欢乐景象,其中的审美情趣便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平心静气地涵咏此诗,想象自己穿越到了三千年以前,在弥漫着草本香气的?]?q园中,到处飘飞着歌声,妇女们长衣素褂,裙

6、袂翩翩……盛夏灿烂的阳光将女子的头发染成金黄,漫天的葱绿绵延起伏,延伸到山谷深处。此时,她们无暇顾及自己长裙上的蓝花是否沾染上了泥土的芬芳;她们乌黑的秀发是否被风吹坏了模样;她们纤纤手指是否被?]?q尖密的外衣亲吻了血痕;她们笑着唱着,手持衣襟,大把地捋着?]?q放进自己的篮中,满山荡漾着歌声与笑声。平原绣野、风和日丽,狗尾似的?]?q摇暖了阳光,摇碎了风,也摇乱了采撷人的步伐。仿佛自己也身在其中,俯身拾起遗落的?]?q放回她们的篮里,明媚的笑荡漾开来。  通过想象的审美构建,结合引领全诗的六个动词,我们可以做深层的理

7、解与欣赏。全诗用赋的手法平铺直叙地为我们再现了古人劳作的情景,真挚热烈。诗的每一章开头直接咏唱采?]?q,层层叠进,和着音律反复歌唱,唱出了诗中人物内心劳作的喜悦,再现了采?]?q的欢闹场面。可以说,三章诗中的六个动词准确而形象地直叙了采撷人的动作、劳作的顺序。先是大家伙儿高唱着“采之”来到?]?q园中;接着咏唱“有之”,是发现?]?q已成熟的兴高采烈,然后唱到“掇之”“捋之”,先拾捡起掉在地上的?]?q,再来采撷茎上成簇的?]?q;最后歌咏“?K之”“?p之”6,用衣服盛满采摘的?]?q,洋溢着兴奋与欢快。全诗极具律

8、动的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再加上简单直白的歌词,任谁都可以和着唱个两嗓子。歌声交相呼应,令采?]?q的火热、喜悦之情更富有感染力。  审美想象让我们看到了这首诗平淡背后热情似火的一幕。试想,如果单单是诵读此诗,审美也仅是拘谨于这六个动词的不同意思,而不作任何联想与想象,此诗的意蕴是无法被完全鉴赏和体味到的。  ?]?q是一种草本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