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尤工,律绝兼善

近体尤工,律绝兼善

ID:31445553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近体尤工,律绝兼善_第1页
近体尤工,律绝兼善_第2页
近体尤工,律绝兼善_第3页
近体尤工,律绝兼善_第4页
近体尤工,律绝兼善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体尤工,律绝兼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近体尤工,律绝兼善  摘要:在现存罗隐诗歌中,近体律绝占了绝大多数,因而研究罗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不可不关注其近体诗。本文分别对其律诗和绝句进行探讨,认为罗隐诗歌律绝兼善,自成一家。  关键词:罗隐近体诗律诗绝句  罗隐作为我国晚唐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其诗其文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本文着重对罗隐诗歌中的近体诗进行研究。在现存罗隐诗歌中,近体律绝占了绝大多数,计有五七言律诗将近380首,五七言绝句近100首,古风歌行仅数首。因此,罗隐诗歌专工近体并不为过。  有鉴于学术界鲜有专著讨论晚唐诗体,本文拟分为两部分分别探讨罗隐的律诗绝句的特点。  晚唐诗人多致力于

2、五七言近体,但研究界除了对个别诗人的创作(如李商隐、杜牧)给予充分肯定外,对“晚唐体”多有微词。郭绍虞先生《沧浪诗话校释》注“晚唐体”说:  “《诗史》:‘晚唐人诗多小巧,无《风》、《骚》气味’。俞文豹《吹剑录》:‘近世诗人好为晚唐体……诗局促于一题,拘挛于律切,风容色泽,轻浅纤微,无复浑涵气象’……沧浪所谓晚唐体,当同此意,故称为止入声闻辟支之果。  也有批评针对罗隐而发:  又问:“唐诗亦有直遂者,何以独咎宋人?”答曰:“6世间龙蛇混杂,诚是淆讹公案也。七律自沈、宋至温李,皆在起承转合规矩之中。唯少陵一气直下,如古风然,乃是别调。白傅得其直遂,而失其气,昭谏

3、尤甚。”[1]  针对罗隐七律的批评,也有论者持截然不同的看法:  “七律至唐末造,唯罗昭谏最感慨悲凉,沉郁顿挫,实可远绍浣花(杜甫),近俪玉溪(李商隐),盖由其人品之高,见地之卓,迥非他人所及。”[2]  说罗隐律诗慷慨悲凉、沉郁顿挫,就其佳者论,是中肯的。罗隐集中诸如《登夏州城楼》、《题润州妙善寺前石羊》、《题筹笔驿》均具有此类风格。“罗隐的咏史诗,如同他的下第失意诗一样”,与他的“平生四方志”有关。冯班在评价罗隐《登夏州城楼》时说该诗“并不雕琢,慷慨可爱”。又说:“夏州在边,故云万里山川唐土地;是赫连勃勃所都,故云千里魂魄晋英雄。”[3]此外,他的《夏州胡

4、常侍》、《陇头水》、《塞外》均有慷慨悲凉之气。  罗隐于律体用力最勤,后世论者就其佳者或称其工于起句,或称其工于用事,或称其绘描如画,或称其有警策之句。杨升庵独具慧眼,特别欣赏罗隐《梅花》,誉之为“晚唐之绝唱,可与盛唐峥嵘,唯具眼者知之”[4]。今人羊春秋先生著文,则认为罗隐之诗“下面二首尤佳”: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澹烟乔木隔绵州。”  ――《魏城逢故人》6  南忆龙砂两岸行,当时天下尚清平。醉眠野寺花方落,吟倚江楼月欲明。  老去亦知难重到,乱后争肯不牵情?西山

5、十二真人在,从此烦君语姓名。  ――《送张绾游钟陵》  认为两诗“清词丽句,也较通俗”[5]。就后一首诗而言,首尾两联,一起一结,中间两联一写景一抒情,醉眠野寺,花随风落,吟倚江楼,朗月欲升,清平气象,清新如画;兵戈乱后,历经坎坷,昔日的回忆,充溢着复杂深厚的感情。令人读其诗,忆其人,感慨良多。  对于《魏城逢故人》,陈志明先生认为在艺术上它“形象新颖,结构严整工巧,堪称一件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6]。张忠纲先生主编的《全唐诗大辞典》对此诗在艺术上做了较细致的分析:  首联叙述锦江之游,一年两度,各值春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颔联描绘锦江风光之美,上句

6、上春景,下句写秋色,以情取景,物我交融。颈联抒写与锦江山水的离情别恨,难分难舍,魂牵梦绕。中四句极写锦江景物的美好多情,实则蕴含与萧氏兄弟的深情厚谊。尾联再一次表示对锦江的留恋,借以表达对萧氏兄弟的怀念之情。此诗感情真挚,语言优美,结构严谨,形象新颖[7]。  综上所述,从诗歌艺术的特色看,人们对罗隐的律诗是给予肯定的。6  研究罗隐的近体诗,我们同样要特别关注他的五七言绝句的艺术成就。刘永济先生所辑《唐人绝句精华》[8]共选收唐人绝句788首,罗隐绝句7首,几占百分之一。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收录其诗7首,其中律诗两首,绝句5首;《全唐诗大辞典》之《唐

7、诗名篇》部分收罗隐诗30首,律绝各半;一些唐诗选本也多选其脍炙人口的绝句。由此略可窥见罗隐绝句艺术成就之一斑。  唐代是近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唐诗本身的形式美、语言美、声律美是唐诗诱人的魅力之一。晚唐诗较之初唐、盛唐、中唐固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因此对晚唐近体艺术上的“精巧”而加以诟病,是不合适的。  从艺术上讲,陈?倚?先生认为:  绝句之长,一在音节之谐适,一在情思之委婉,徒有音节,则为空响;徒有情思,亦非佳作。以其篇只四句,尤应有弦外之音、味外之味焉。故绝句之作,难于古律[9]。  刘永济先生更对绝句艺术特色精要地论述道:  绝句之体裁虽小,诗家皆认为难工

8、。盖必作者的艺术手段甚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