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减”与“增”

课堂中的“减”与“增”

ID:3144564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课堂中的“减”与“增”_第1页
课堂中的“减”与“增”_第2页
课堂中的“减”与“增”_第3页
课堂中的“减”与“增”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堂中的“减”与“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堂中的“减”与“增”  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牵涉好多方面。仅从教师这一方面来看,需要尽快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改变“高耗低效”的现状。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从课外做起,还要切切实实地从课内做起。  一、关于课内“减”的几个方面  1.减去繁琐的串讲提问  语文教学要打破讲深讲透的框框,不妨留点空白,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让“此地无声胜有声”,让“无画处皆成妙境”。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切忌面面俱到,一旦陷入教材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提出许多琐碎的问题。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让自己的教学思路统领教材内容,哪些精讲,哪些略讲,哪些小讲,教师要了然于胸,千万别让教材内容牵着走,不

2、然一堂课下来,学生只忙于应付回答教师连珠炮似的问题,忽视了课文本身的情感、美感、形象性,时间一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就消失殆尽了。  2.减去抽象的说理4  汉语言是融思想性、形象性、情感性于一体的艺术,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的形象思维,抽象的说理违背了汉语自身的特点,也违背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从实践意义上学会最基本的语言运用,是一项奠基工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感受。那些条条框框的花架子式的学法指导,如人称转换的句型练习、肢解式的章法分析等,无疑将学生带进了机械刻板的模式中,带进了枯燥无味的

3、说理中。这样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结果是花了时间却收效甚微。  3.减去冗长的过渡语  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备课时自认为设计的过渡语十分精彩,能激发学生的感情,启发他们的思维,可到课堂上一运用,尽管叙述得声情并茂,但引出的问题却“千呼万唤出不来”,细想一下原因,教师一下子说了那么一大段话,学生听不过来,最后只记住了其中一两句,如果遇到个别深奥的词语,学生又不懂,正在揣摩时一段精彩动情的演讲已经结束,学生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又要进入下一个学习程序,学生自然茫然不知所措。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一个“扬弃”的过程,教师在“减”的同时,还应注入使课堂充满活力的东西。  二、

4、关于课堂“增”的几个方面  1.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立足学生,找准课文的切入点,调动多种情感因素,让“其文自现”从而“其情自露”。如教学《卢沟桥的狮子》,在初读时,让学生交流有关卢沟桥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是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的,这座桥是日本侵华战争的鉴证,它记录着一段屈辱的历史。这样的交流,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为挖掘课文的内在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4  在学习第二段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时,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描绘中,从真实的图片中,感受这些狮子的可爱,从而激发起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同时教师要拓展开去:时代在进

5、步,社会在发展,我们不能躺在老祖先创下的成绩堆上,否则就会掉队,就会落后。落后必然要挨打,这是血的教训,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将来报效祖国。  2.增添生动风趣的语言  活泼快乐是学生的天性,顺应学生的天性,让自己活泼起来,让自己的语言幽默起来,让课堂充满笑声,让学习成为一件乐事,教师自己也会觉得很轻松。在教儿歌《小小少年郎》时,一学生将“骑马上学堂”读成了“骑牛上学堂”,“同学们,我们大家骑马,他一个人骑牛怎么办?”话还没说完,学生都被逗乐了。笑声过后,学生读得更仔细了,很快就背熟了儿歌,而且做到了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3.增加自学自悟的时间 

6、 课堂上有意识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草船借箭》一文,教师淡化故事情节,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提问“诸葛亮用草船借箭成功了吗?”(成功了)“那他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然后安排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分组讨论,看哪一组的答案最让人信服。当讨论到“知天晓地识人”之后,又有学生回答道“周密安排”,学生答得有理有据,让人信服,这种方式既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又解放了教师,何乐而不为呢?4  在提出学习要求时,别忘鼓励学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特强,问题这样向外一抛,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学得投入,效率也就自然提

7、高了。如在讨论诸葛亮的特点时,学生的回答是多角度的,诸葛亮知识渊博,足智多谋,大智若愚,顾全大局,胸襟宽阔,知人善用……一连串的回答,可谓妙语连珠。同时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陶醉于语言文字的妙境,在“追奇涉险”的求异思维中,燃起创新的火花。  4.增设随堂练笔的环节  学生在感悟较深、情感受到熏陶之时,心中自然有话想说,这正是进行读写结合的好机会。讨论完诸葛亮的特点之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诸葛亮,我真……”,学生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有结合实际谈感想的,有对诸葛亮评价议论的,有展开想象抒情的……这种练习学生兴趣很浓,都想“畅所欲言,一吐为快”,文笔自然不会很差,同时

8、也提高了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